在主耶稣十字架下, 同蒙主恩(含音频)

—— ​持守真理是要付代价的,但靠主的恩典我们一起往前走

 

在主耶稣十字架下, 同蒙主恩

 

文 | 辛立

《生命季刊》第100期

 

本文音频为洪彪弟兄朗读


 

《生命季刊》100期约稿之际,王师母称我为老同工、老作者。除了年龄比较“老”以外,别的“老”则当之有愧,但自诩和生命季刊的关系最整全,还算合适:这就是受教者、读者、观察者、作者、同工和支持者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从时间的跨度上,也将近25年了。对此,我非常感谢我们的主;也感谢王牧师、师母对我的帮助。

 

我是在北卡州大读书时听到福音、接受耶稣基督为个人的救主,并于1990年复活节受洗。1992年初,我搬到新泽西州,加入若歌华人基督教会。从那时开始,我每个主日都准时参加敬拜、认真听道、并且作笔记。5年多在真理上循序渐进和稳定的教会生活,对我的生命成长很有造益。这时也开始阅读一些属灵刊物,包括《生命季刊》。

 

1997年夏季,我和妻子搬回北卡州,自己开创汽车行;并参加刘传章牧师新开拓的北卡中华圣经教会,在教会事奉上有了进一步的参与。当时,一位姊妹问我:辛立,你信主几年了?我回答说:7年。她继续问:你把圣经从头到尾读了几遍?我就转弯抹角地回答:新约起码10遍;旧约的创世记等书卷也读了许多遍。她很直接地追问: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的读过几遍?我只有如实地回答:一遍也没有。她说:你信主几年,圣经就应该读几遍。从那时开始,我开始了每年将圣经细读一遍、两遍、甚至三、四边的灵修生活。

 

1998年暑假,我们中华圣经教会和北卡罗利华人教会联合举办夏令会,讲员是生命季刊的主编王峙军牧师。王牧师用圣经切入国内知识份子的生命,从不同角度开拓了我的视野。所以,我是以“受教者”的身分,开始接触“生命季刊”的。

 

在北美华人教会的属灵刊物中,我喜欢《生命季刊》。其中亚伯拉罕带着以撒走向亚摩利山的文章,使我很有感触。多年后才知道,那是王牧师的读经心得。所以,我是以“读者、观察者”的身份,进一步接触“生命季刊”。

 

2002年,我信主已经12年;从头到尾、一字不漏“补读圣经”也坚持不懈。这时,全职事奉的心志逐步萌起。同年底,我参加了“更新传道会”开设的课程,全职事奉的心志被印证。于是,我们将经营很好的汽车行转让给别人,准备全家去罗马尼亚宣教。当时,我对全职在神学院装备的必要性并不完全认同。但对用原文阅读希伯来文旧约、希腊文新约,却充满渴望。于是,我进入南卡州哥伦比亚神学院,选修希伯来文。

 

就在我们要前往宣教工场时,楠定师母例行身体检查,发现有癌症;因切除了子宫、卵巢和13个淋巴,无法前往罗马尼亚。我就将在哥伦比亚神学院的临时学习,改为攻读学位。在学习期间,我用刚刚学习的圣经知识,结合《生命季刊》对灵命成长等题目的讨论,开始投稿、并被采用。同时,在朋友的赞助下,参加了2003年在芝加哥举行的“福音大会”;开始以“作者、传道人”的角色,更深入地和季刊接触,但在关系上仍属新人。

 

神学院毕业后,我们前往加州首府萨加缅度牧会;对圣经的认识、群体生活中见证福音的真实,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写给《生命季刊》的文章也比较贴切北美华人教会的实际。除了继续参加历届“福音大会”,也开始参加每年夏季的传道人“退修研讨会”,并在2008年的退修研讨会上,带领大家清晨灵修;并用当天读经的经文以赛亚书24:14-20分享:从经文描述的地震、联系到刚发生的汶川地震。我从先知“我灭亡了”的认罪、联系到自己对神的亏欠。我从“罪过在其上沉重”,联系到在东方这片土地上被扼杀的婴儿。特别是联想那些“为耶和华的威严”扬起声来欢呼的人们,我在哪里?我就开始为自己宣教的心祷告;并且和王牧师、师母有初步的分享。

 

2009年初,我回国短期宣教。在北京的一个月期间,接触了不同类型的家庭教会、海外宣教士、以及国内的神学培训机构。回国宣教的心志更为坚定。

 

我们家就从2009年10月开始,正式加入生命季刊,成为密切的同工关系。并且同年11月被差遣,回到国内,成为生命季刊常驻国内的宣教士。我们从联系各地家庭教会参加传道人培训,到招收有心志全职事奉的神学生、成立“生命神学院”;从成立教会帮助新传道人实习,到前往农村家庭教会、帮助他们建立城镇的“堂会式”敬拜;这些帮助传道人建造教会、对传道人培训等工作,在季刊其他同工们的配合下,都很有成效的推动、扩展。

 

一位曾经在“生命神学院”教课的牧师多次告诉我:在“生命神学院”教的学生,是他在国内数间神学院教过的学生中最棒的。回想那一段美好时光,真实的看到神祝福了生命季刊持守的“全备真理的规模”和“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的事奉,感谢主!

 

2009年辛立牧师参与生命季刊艾滋病人福音事工

 

 

辛牧师为病人祷告

 

2011年6月,成立并运行一年的“生命神学院”被查封;固定在一个地方实体办学的方式受阻。接着,在不同地方办学的聚集也受到逼迫、查封。因此,就将办学点暂时移至泰北地区。我因为是美国绿卡持有者,且因长期在国内居住的缘故,已经被美国海关两次警告,并以收回绿卡为最后“通牒”。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不便前往泰北地区,因为那里的宣教士告诉我们:因着毒品等问题,从泰北回美国时,海关盘查的特别严格。因此,我们就逐步退出了 “生命神学院”的事奉。但我们家在国内宣教的负担仍未改变。我们从2009年11月开始,到2016年6月回到美国,在国内宣教6年8个月。从2013年开始,我们和生命季刊的关系,也从同工逐步进深为支持者。

 

 

辛牧师夫妇在国内宣教

 

在主内维持长期的美好关系,应该是极美的好事;但也是极难的真实。从和生命季刊将近25年的持续关系中,我的切身体会是,要保持个人、教会、弟兄姊妹之间长期的良好关系,一定要有“基本要素”与“核心要素”的完整结合。

 

1.一定要有、但必须继续升华的基本因素是:“意合情投、事工配合、事工果效和神学认同”。

 

人与人建立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情投意合”,基础越深,“意合情投”便持久。比如我和王牧师,进入信仰的途径有许多共同点:他是在全时间接受神学装备时,信仰更为进深。我是在长期听道受教中,逐步脱离世俗世界观深层的影响。所以,当王牧师的分享紧紧抓住了“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的道理时,心中好像就有了坚固的锚;我就非常有同感。所以,尽管我们在对历史、时局都有比较深刻的认知,但不从这些方面作为切入点,而进入圣经,牢牢持守圣经的至高性。

 

同工时会不会引发冲突?当然会。因此,共同的“神学认同”就非常重要了。因为一直认同“生命季刊”持守“神话语全备规模和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的核心真理,我们就愿意放下自己、以神的福音为重,并愿意顺服。对此,陆苏河教授曾教导我:“福音派一直以来笃信圣经是基督徒一切生活最高的权威。这并不是说福音派在一些解经的问题上没有不同意见,然而重要的是,大家有同样的基础。”

 

2.所以,长期事奉必须持守唯一可靠的核心,这就是“在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下同蒙主恩”。

 

在写作这篇回忆文章时,一首圣诗在我心中唱了好几天,这便是我动笔写这篇文章的起因,也是我要表述的信念:

 

在主耶稣十架下,我愿站立坚定,如酷热天远行辛苦,进入磐石荫影;

如旷野中欣逢居所,长途喜见凉亭;到此得释肩头重担,养力奔赴前程。

 

是主的十字架召唤我,赐下圣灵的感动激励我。因此,我愿意坚定站立在主的恩典中,从中得力。主在十字架上展现的奇妙恩典,使我们可以从热天远行、旷野无助、肩头负重的困难中得以安息。我们得到主所赐的力量和恩惠,就是要在成圣和事奉的道路上,忘记背后、朝着标竿直跑,得到主从天上召我们的奖赏。

 

在主耶稣十架下,我常抬头仰望,仿见救主受苦惨状,为我忍受死亡;

热泪满眶寸心如裂,内心反复思量:思量我身不配受恩,思量主爱非常。

 

从在主耶稣十架下的“我愿站立”成长为“我常抬头仰望”:祂是我的创造主、我的救赎主、我生命的主宰、我生活的方向。祂本有神的形象,却甘愿成为人的样式,死在十字架上,担当我一切的过犯罪孽。神的爱在我还是罪人的时候,就用祂儿子的十字架向我彰显,这样的爱是我生命源头,是我感恩的源头,是我得力的源头。

 

我愿在主十架下,为我定居之乡,我不寻求其他光辉,只求主面慈光;

甘愿撇下世界虚荣,得失不再计较,我将己罪看为羞耻,十架为我荣耀。

 

从“我愿站立、我常仰望”,到“为我定居之乡”,十字架成为我饮食起居、生命存留的固定、稳定居所,在这里,一切其他的荣耀、一切世俗的荣辱都成为粪土。只有主的荣光照在我们的面上、燃烧在我们心中。我就和神的众儿女们在一起,都撇下了世界虚荣、个人得失和容易缠绕我们的罪。因为十字架成为了我们共同的荣耀和居所。

 

就是在十字架下,我们家和生命季刊建立了由“同工”到“支持者”更深的关系。同工时,会有不同意见;甚至会各执己见。但这不是关系破裂、关系退缩的理由。人与人相处、遇到矛盾时,有时要学会“退一步”、但不要“缩”在那里;退是为了进、为了更好的成长。特别是季刊和我们一同成长,我们曾经共同在一起事奉的朋友们,一定要成为支持者。这是比同工更深、更宝贵的关系。

 

我们在2013年参加了陆苏河教授主持的哥伦比亚神学院中文部的招生和授课辅导。在2014年回美述职时,收到季刊发来的一封信,说到远志明在多年前强暴一位女士的消息。经过仔细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祷告,我参加了13位牧者的第一次联名信,要求远本人对此作出回应。接着,针对其他几位受害者的投诉,又参加了18位牧者的签名;希望远的机构和他本人,作出回应。

 

辛立牧师在“传道人培训2021”分享信息

 

在持守真理上作为支持者,是要付代价的;但在主的十架恩典中,这样的支持是每一位曾经“意合情投、共同事奉、持守真理”的同工们所当做的。同工要同心,但不是同你我的心;而是同主的心,这样的心必须要定睛十字架!只有靠着主的恩典,我们一起往前走。只有在十字架下同蒙主恩、同得主爱、我们就会对“爱的真谛”有切实的感受。

 

在“生命季刊”100期发刊之际,我愿以“受教者、读者、观察者、作者、同工和支持者”回忆、珍重生命季刊留给我们家生命中的点点滴滴,激励我们彼此相爱的心。

 

辛立 牧师,曾为生命季刊宣教士,负责生命神学院事工;现在美国牧会,生命季刊作者。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

生命季刊手机主页


阅读本刊先前发表的文章,请点击 ?

生命季刊备份网站

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