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们在满目疮痍、昏天黑地之时,因信仍有指望
文以载道
——生命季刊服事省思
文 | 凝辉
《生命季刊》第100期
本文音频为作者本人朗读:
加入生命季刊团队之前,我曾在一个小报社工作了几年,小报社员工只有两人,从谈广告到“综合报道”(实在是汇编各地报道加以裁剪),从摄影采访到编辑投稿,从做节日特刊美编到写编者按……什么都要干一点,也因此进到媒体这个领域。后来知道,每一个经历都可以被主使用,只要有“愿意的心”。
没有“大门”的生命季刊
第一次去季刊编辑部的时候,王师母和我说了一个趣事,有读者来信表达感谢,说要来为季刊传达室“看大门”。我参观完季刊办公室也笑了,季刊没有传达室,也没有宏伟的“大门”。是啊,基督徒走的是“小路”,进的是“窄门”。我看到季刊有几个“阔气”的地方,一个是小会堂,可以容纳几十人聚会,最近的退修研讨会就在那里完成。一个是王牧师的书房,让我羡慕而敬畏,这么多神学书真好,可怎么读得完啊!还有个小花园,几株桃树,每年春天桃之夭夭,继而硕果累累。还有些牡丹争妍斗艳,雨后挂着水珠的牡丹最是娇艳欲滴,你看到同工朋友圈中的艺术摄影就知道了。
感恩与试探
每当我看到自己的文字被载登,心里总是满怀感恩。从2015年至今,陆陆续续写了一些短文,每一篇后面都有年长编辑的辛苦校对、指导。后来自己也参与一点校对服事,才知道日复一日做此事的“难”。实在要有成就他人的心,也要有“用爱心说诚实话”的智慧。
文字服事也有试探,日子久了,会为自己能写几个短文沾沾自喜,会因没有写出好文而羡慕嫉妒。年长编辑讲的一件事让我警醒。一次我找到一篇以前的文章,觉得很好可以重发,年长编辑看了很遗憾地说:不能发了,作者离开神了。这件事让我深思,我们若不时时提醒自己,主给的能力反而会成为羁绊。
风沙与新芽
由于“风太大”,现在“生命季刊微信七世”诞生了,一个属神的刊物应该是有生命的刊物,不因狂风暴雨而沉寂,因它的根扎在磐石上,总有新芽绽放在夜光中,带给人生命的希望。
令人感动的是,年长编辑顽强地在风雨中战斗,让我也受到鼓舞,不因夜深月暗而却步,不因枝叶催折而沮丧。
或许我们都要经历一段艰难的时光,但始终确信“神的道却不被捆绑”。(提后2:9)
聆听与安慰
这世界有太多痛苦的灵魂,因看不见光而成为瞎子,因听不见主的话语而成为聋子,因不认识主的路而走上歧途。主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太9:12、13)
快餐文化造就了一批阅读能力越来越匮乏的人,人们也被陷入到各种忙碌中……怜恤软弱的人,季刊努力将信息以文字、音频和视频的方式,扩展传播的渠道。盼望“凡有耳的,都应当听”。盼望这些信息随着电波、穿越黑暗与迷雾,带去光明与拯救。
也感恩因此有一批在声音上有恩赐的同工被主兴起,一同建立主的教会!
前仆而后继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千古名句《登幽州台歌》道尽了理想的破灭,孤独与落寞。但与主同行者却绝不孤单,前有先贤所信“古人在这信上得了美好的证据”(来11:2),近有王志明(不可失落的殉道精神——乌蒙山百年宣教寻踪)、赵西门(归喀断札),以巴弗(中国的以巴弗)……是的,我们不仅记录着历史,也在书写着历史,不仅是前行者,也包括无数的后来者,都在我们的主—历史的掌管者手中。
平安与盼望
有一次在季刊参与福音大会的筹备,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开始了,却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从那天起,每天的中午就开始了筹备组的禁食祷告。我曾经请教王牧师关于“服事的心得”,他的回答出乎我意料的简洁:心不能乱!
这世上有无数的纷扰,让我们的心愁苦、急躁、悲伤、战兢、惊惶……但“我心紧紧地跟随你”(诗63:8)“我心坚定,我心坚定”(诗57:7)
在主里,有平安!因我们在满目疮痍、昏天黑地之时,因信仍有指望。
赞美我们的主,带领我们有愿意的心,愿意跟随祂走十字架的道路!
写在《生命季刊》创刊一百期,献给爱我们的主,和主所爱的人!
作者(左1)与傅芬华姊妹(左2)全家合影;右2为芬华丈夫林弟兄
凝辉 生命季刊网络圣经辅导事工部同工,生命季刊作者。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
阅读本刊先前发表的文章,请点击 ?
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