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撇子拯救者:以笏

  

 


 

 

 

左撇子拯救者:以笏

文 | 曲雅各

生命季刊专稿

 

本文音频为慕溪弟兄朗读

 

士3:12-30

 

“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林后10:4) 圣经告诉我们,在属灵的争战中,神使用人的原则,常常出乎人们的意料,祂所使用的人,经常是那些在人的眼中卑微的人,交给他们最不寻常的武器,并且借着他们成就最不可预料的结果 (威尔斯比,2006,页 22)。

 

神使用珊迦时,所用的武器,只是一根赶牛的棍子,他用这棍杀死了600非利士人 (士3:31)。雅忆用一个锤子及帐棚的橛子杀了一个将军 (士4:21),基甸只是用瓶子及火把作为武器就打垮了整队米甸军队 (士7:20),参孙用驴腮骨杀了1000非利士人 (士15:15)。神兴起地拯救以色列的士师以笏,是一个右手不便利的左撇子,他打制了一把两刃的剑,刺杀了摩押王伊矶伦。

 

一、肥胖的摩押王伊矶伦

 

俄陀聂死后 (士3:11),以色列人的新一轮循环又开始了,“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 (士3:12)。40年的和平岁月 (士3:11),使以色列百姓全然忘记在古珊利萨田手下为奴8年的悲惨生活,重蹈不信的覆辙。与他们的列祖在旷野漂流40年期间,时常埋怨神,犯下了各样的罪恶相似 (徒7:41-43)。

 

这一回,神将他们交给摩押王伊矶伦。摩押早在主前13世纪已经建国,在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以后,其势力已经扩展到约旦河西岸,经文中提到的棕树城和吉甲都在约旦河西岸。神的百姓面对的不是一个王,而是一群结盟的敌人 (士3:13)。米所波大米的军队是从远方来的侵略征服者,但摩押人、亚扪人及亚玛力人不但是犹太人的邻舍,更是他们有血缘关系的亲戚。罗得是摩押人和亚扪人的先祖 (创19:30-38),雅各的哥哥以扫则是亚玛力人的祖先 (创36:12、16;申25:17、19)。让他们在有血缘关系的宿敌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一定是非常难堪的事。征服者不仅战领了棕树城耶利哥,而且在耶利哥设立他们的总部,形成了一个以摩押人为首,又联合了亚扪人与亚玛力人,形成了一个对付以色列人的军事同盟。这次被征服的时间共18年,比上一次被奴役的时间多出了10年。

 

本段经文描述的故事除了具有吸引力,充满了悬疑和讽刺。经文讽刺的中心是摩押王伊矶伦,伊矶伦是欺压以色列人的关键人物,除掉伊矶伦便成为以色列人解除欺压的焦点所在 (曾祥新,2005,页 11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头目希特勒领导的法西斯组织,给世界各国,也给德国人民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不少军官认定拯救德国的唯一方法,就是消灭希特勒和他的支持者,以求和盟军达成停战协议。为了尽早结束战争,德国军方的一些人士经过精心的策划,准备暗杀希特勒,可惜功亏一篑,最后被法西斯的特务机构所扑灭。

 

本段经文的中心也在伊矶伦如何被杀,经文用了细致的笔法描述伊矶伦和他的死,无非是要讽刺这个欺压人的君王。

 

伊矶伦名字的意思是小肥牛,士师记形容他“极其肥胖” (士3:17)。现代社会对体型肥胖看作是一个缺陷,因为是缺陷,就不会针对某一个人的肥胖说事,应该给予起码的尊重,但如果是劣迹斑斑的人那就另当别论。对于伊矶伦的肥胖,圣经的记载中提到以色列人要向他进贡许多礼物,说明他的财富非常丰足。在古代,食物不像现代这样丰富,但对于一个君王来说不在话下,哪怕整个国家都缺衣少食,但伊矶伦可以随心所欲,大吃大喝。他财富的丰富也成为他灭亡的原因,小肥牛正等待着被人宰割。肥胖使他行动不便,遇到以笏突然攻击时,完全失去了应变能力,有的只是他的肥肉夹住了以笏的剑,肥肉被刺开,暴露了他的污秽,这也表示他的财富和帝国梦被刺开,表示他作为一个君王是汚秽不堪的 (曾祥新,2005,页 113)。

 

摩押王伊矶伦能爬到王位上有其精明的一面,他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就与亚扪人、亚玛力人结盟,来共同对付以色列人。随后将以色列人制伏,夺去了约旦河西岸土地,在他手中将摩押国势带到高峰。但其后所发生的事,充分暴露了伊矶伦的愚蠢。首先他对以色列人反击的力量缺乏必要的警惕,他以为以色列人已经被自己所碾压,对方已经失去了威胁,这从一些细节上就可以看出:当以笏抛出有“机密”要单独禀告时,他对以笏的动机显然缺乏洞察,反而被该“机密”引诱,先打发臣仆离开他,给以笏造成了可趁之机 (士3:19)。伊矶伦似乎完全被以笏牵着鼻子走,结果他用作享受的凉楼成了他的葬身之地。自大的独裁者的性格往往充满着两重性,一面千方百计地调动各种力量来强化自己的政权,在维护政权方面无所不用其极;但另一方面迷信缺少常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就是他们内心空虚的表现。这些短板,往往会给他们带来致命的失败。

 

愚蠢的君王也有愚蠢的臣仆。更加讽刺和更可笑的是,摩押王身体的汚秽所发出的臭味仍然可以愚弄他的臣仆和卫士们,他们以为伊矶伦在大解,所以迟迟没有行动,以至使以笏从容离开危险地带 (士3:24-26)。这些臣仆们的愚蠢延伸到那些摩押的所谓“强壮的勇士”,他们同样无能,他们以为自己高枕无忧,以色列人已经失去了战斗力,不可能兴起攻击他们,事实并非如此。这些“强壮的勇士”平时看起来不可一世,貌似强大,那是因为没有遇到真正的挑战,当有人起来反抗的时候,就会不堪一击,他们全都好像待宰的羊羔一样,一个个去到约但河的渡口受刑,被以色列人击杀 (士3:29)。

 

二、以笏的秘密

 

以色列人刺杀摩押王伊矶伦,与中国战国时期的荆轲刺秦王的历史非常相似。燕国为了消除秦王这一心头大患,精心策划了这起事件,但仍告失败。从准备来说,燕国发起的这次暗杀是由王太子亲自策划,荆轲也是从众多侠客武士里面精心挑选的人物,无论胆识和武功都绝对是顶尖高手。相同的地方也是进贡礼物,结果“图穷匕首见”,刺杀行动败露,荆轲也被秦国的武士所杀。

 

以笏不是以色列人选择的刺客,因为圣经记载他是一个“左手便利的人”,也可翻译为右手有残疾的人。在古代社会,人们看待残障人比现代要苛刻得多,在人们的眼中,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废物,没有人会选择他担任重要的职务。如果以色列人要选拔一位刺客,会选一个右手强有力的人来拯救他们,以完成如此重要的使命。但以笏是神选择的人,神看人不像我们看人只看表面,祂更看重的是人的内心,祂的意念高过我们的意念。

 

其实,神拣选以笏承担这个拯救任务再合适不过了。当时,在所有人的眼中,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他的右手上,大家看到的是这是一只残障萎缩的手,所有人都认为只有右手才会是灵巧的,他的右手不能挥动武器,在众人的眼中就等于这个人无法使用武器。这是以笏在进贡结束后,能被允许单独面见摩押王的原因。因为大家都认为他有残障,对摩押人的安全就不会构成任何威胁 (威尔克,2015,页 56),这种看法反而给了以笏可乘之机,使他一击得逞。

 

以笏的成功,与他一系列独具匠心的策略分不开:假装成特使、左手、隐藏的剑、假的信息和锁住的门。以色列人让以笏做特使,向摩押王进贡礼物,最主要的是,告诉摩押人,这样身体不方便的人绝不会威胁对方的安全,其实是一种示弱的表现。但以笏就是利用了别人对他的轻视,精心策划了这起事件。

 

以笏所用的武器为“两刃的剑”,即两边都开口的剑。他把剑藏在右腿的内侧,而一般人则会把剑放在左腿部位。人们往往都会以自己的习惯观察事物,这就会造成漏洞,使以笏身上所带的剑蒙混过关。除了武器以外,要在警备森严的王宫完成刺杀任务,还需要有一个与摩押王单独面对的机会。

 

这个机会很快就有了。以笏的进贡团打道回府,当走到吉甲的雕像之地就分成两队,其他人被打发回家,以笏单独返回摩押王居住之地。以笏对摩押王说:“我有一件机密事奏告你。”(士3:19) 这个机密事,可以理解为一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一件物品和一个信息。我们当然知道这个物品是什么东西,这就是一把短剑;这把剑也是信息,是摩西早就告知的,以色列“他要吞吃敌国,折断他们的骨头,用箭射透他们”(民24:8)。

 

本段故事中,两次提到一个地方,就是吉甲的雕像之地,这个地方是摩押人祭祀偶像的地方,却是对方倒霉的所在地。我就想起荆轲在去秦国,准备完成刺秦王的任务时,用一句很悲壮的诗形容了当时的情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这一地方,是荆轲的悲壮之地,反映出的情绪整个是一种生离死别的悲壮和决绝。但吉甲是以色列人的转折之地,因为这里曾经是以色列先祖立石为证纪念神的地方,每当他们走过这个地方,都会激起以色列人的义愤。因为这里曾经是神圣的象征,现在竟被雕刻的偶像所污秽。以笏从吉甲这里返回,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使命;又从这里安全脱身,号召了一场以色列人新的复兴运动。

 

以笏确实骗取了伊矶伦的信任,让伊矶伦以为他有从神而来的话语,结果他拿出来的不是话语,而是利剑。他的右手不健全,已经说明以笏是一位有缺陷的士师。但他是神所兴起的一位以色列的拯救者 (士3:15),不完全的人仍然在神的手中成就神的旨意。摩西是拙口笨舌的人,保罗是其貌不扬的人;摩西和保罗都像以笏一样是有信心的人,他们都被神大大地使用,正如圣经所说:“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林前1:26-29)

 

三、神才是真正的士师

 

俄陀聂是以色列人公认的领袖,他屡立战功,德高望重,并且圣灵降临在他的身上。以笏却不一样,他因为右手有残疾不方便,没有人会愿意跟随他。当理想主义或激进分子想寻找一个民族救星时,那他绝对不是那个人物。

 

在摩押王伊矶伦死亡前,谁也不知道他是以色列人的士师,摩押王已死的消息,才是以笏被任命为士师的委任状,以笏对以色列人说:“你们随我来,因为耶和华已经把你们的仇敌摩押人交在你们手中。”(士3:29) 在以笏的号召下,以色列人成立军队,并占据约旦河的渡口。摩押人听到伊矶伦死亡的噩耗后,企图横渡约旦河回到祖国时,就遭到了大屠杀。以笏因着他个人的英雄事迹,成为以色列人的军事领袖。

 

以笏以“机密”的手段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以色列的其他士师大多在争战胜利后作士师的时候,以笏却在拯救以色列人脱离辖制后消失了。2章第31节提到的珊迦也和以笏一样,同样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从人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个农夫,也是不适宜作以色列的拯救者,但他却用同样特殊的武器,就是一枝赶牛的棍子,打败了一支有组织的敌军。神对祂百姓的拯救往往是令人诧异的。

 

以笏的兴起,是神的“机密”,以色列人一直都不知道以笏是领导他们赶出外族奴役的士师,直到27节以后才渐渐知道以笏是他们的拯救者。以笏虽然有自己的机密计划,但整件事情都是在神的计划之中。神使摩押王伊矶伦攻击以色列人,并且辖制了他们 (士3:12-14);神兴起以笏做以色列人的拯救者 (3:15)。以笏也知道,神将摩押人交在以色列人的手中 (3:28),所以神是以色列人真正的士师,真正的裁判者,这也可能是经文最后没有说“以笏作了以色列人的士师”的原因。

 

神不单审判以色列人,也审判世界上其他人。这里特别显明了神对摩押王伊矶伦的审判。伊矶伦代表了世界上一切专横扩张,压制人民的政权。这些政权目中无人,心中无神,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不择手段,真是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但神的话语好像以笏的剑一样是两刃的 (来4:12;啓1:16),可以将扩张者贪得无厌的肥肚腹刺入剖开。以笏的机密就是他的剑,而这剑不单是神的话语 (士3:20),也是神给伊矶伦的审判行动 (曾祥新,2005,页 117)。

 

伊矶伦的死显出耶和华才是真正的王。祂能制伏偶像、君王和任何邦国!若有人想辖制上帝的百姓、逼迫祂的儿女,就当留心可能成为下一个伊矶伦,也成为后来读者眼中的笑柄!事实上,沿着教会历史看,任何试图逼迫、残害、甚至歼灭教会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吴献章,2009,页 81)。

 

参考书目

曾祥新 (1998)。《天道圣经注释:士师记》(包会园主编)。香港:基道。

吴献章 (2009)。《士师记析读:背约沉沦的循环轨迹》。香港:基道。

威尔克 (2015)。《士师记:谁是真正的英雄?》。杨曼如译。台北:校园书房。

威尔斯比 (2006)。《随时候命:士师记》。姚静勤译。香港:福音证主。

《启导本圣经:士师记注释》。电子版。

 

 

曲雅各 中国大陆传道人。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