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督教的历史是福音拓展史,是活出“多国之父”使命的历史
今日灵修:多国之父
文 | 金但以理
生命季刊专稿
音频为李慕溪弟兄朗读,背景音乐为孙锺玲姊妹钢琴圣乐献诗“啊!至圣上主”:
今日经文:“我与你立约,你要作多国的父。从此以后,你的名不再叫亚伯兰,要叫亚伯拉罕,因为我已立你作多国的父。”(创17:4-5)
对于亚伯拉罕,我们更多的称呼是“信心之父”,而非“多国之父”。这可能是因为宗教改革强调“因信称义”的传统的影响。在罗马书四章和加拉太书三章,的确强调了亚伯拉罕因信称义的内容,同时也说:“那以信为本的人,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我们正是一群因着信,成为亚伯拉罕子孙的新以色列人。但是今天的经文,给我看见亚伯拉罕的另一个重要的身份——“多国之父”,特别是神在他99岁的时候显现,让他改名为“亚伯拉罕”。“亚伯兰”是尊贵的父的意思,侧重在个人性的崇高;“亚伯拉罕”是众人的父、多国的父的意思,侧重在群体性的使命上。神给他改名,赋予他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使命——关乎多国的使命,就如加三8记载:“早已传福音给亚伯拉罕,说:‘万国都必因你得福。’”
那么,“信心之父”与“多国之父”有区别吗?是的,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强调“信心之父”的信仰传统,和重视“多国之父”的信仰取向,在教会建造、危机应对、发展路向上,都可能呈现出不同特征。“信心之父”的信仰传统,重视的是救恩论、关注的是“来”、不断强调生命的成长、建造取向更多的是对内;“多国之父”的信仰取向,重视的是差传论、关注的是“去”、强调的是使命的承担、建造取向更多的是对外的拓展。
强调“信心之父“的传统,在危机面前常表现出来的特征是谨慎、灵巧、退让、坚忍、保护;强调“多国之父”的传统,在危机面前常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忠贞、勇敢、牺牲、拓展。强调“信心之父”的传统,在教会发展方面更关注本地、聚集、长大;强调“多国之父”的传统,在教会发展方面更关注外地、分散、扩张。那么,我们的教会是更强调“信心之父”的信仰传统,还是更强调“多国之父”的信仰传统呢?只要看两个指标就可以了,一个是同工队伍当中,有多少是内部牧养、有多少是外部拓展?另一个是财务预算方面,有百分之几用于教会内部、有百分之几用于教会外部?反省自己的教会,立刻发现太少的资源是关注“多国之父”的使命……从耶稣基督及使徒们的脚踪看,他们活出了“多国之父”的使命,新约的教会也是一个不断拓展、突破、从而祝福万族的教会。基督教的历史,就是一个福音拓展史,是一个活出“多国之父”使命的历史。什么时候忽略了“多国之父”的使命,就是教会停滞、甚至萎缩退步的时候。亚伯拉罕同时是“信心之父”与“多国之父”,今天的教会发展也要同时强调“信心之父”与“多国之父”,同时深思救恩论与差传论,同时发展本地与外地,同时努力聚集与分散,同时关注灵命成长与使命承担。
金但以理 牧师,现在亚洲服事。
请点击参加祷告👇:
守望祷告时间:
北京时间
周一至周五:
早上六点开始,晚上10点结束
每天祷告16个小时
周六:早上6点–上午10点
美国中部时间
主日至周四:
每天晚4点开始,次日清晨8点结束
周五:晚4点至8点
请转发守望祷告Zoom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84769255004?pwd=OStVZU5BWSt4dXVHb2ZLMFFQbGxqQT09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
阅读本刊先前发表的文章,请点击 ?
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