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祷告不止:访“耶稣恩友”诗歌作者安息之地(含音频)

—— 耶稣是我亲爱朋友,背负我罪担我忧;何等权利能将万事,带到主恩座前求!


 

生命不息,祷告不止

 

文/撒母耳

生命季刊专稿

 

音频为洪涛弟兄朗读:


 

“耶稣恩友”(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是每一位基督徒都耳熟能详的一首赞美诗。自19世纪后期以来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广泛用于基督教崇拜和个人灵修。它以简单真挚的歌词和优美深情的旋律打动了无数的信徒,被认为是基督教音乐的经典之作。无论是信心坚固的,还是在人生低谷中寻求安慰的,这首诗歌都能给你带来心灵的抚慰和力量。它引发出我们内心深深的共鸣,传唱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从做慕道友开始接触到这首诗歌直到如今,无论身在何处,每当听到那熟悉的旋律,我总是禁不住随着音乐在心里轻轻哼唱。它是我最喜爱的赞美诗之一。

 

几年前在教会领诗,查找到歌词的作者约瑟.斯克芮文(Joseph M. Scriven)就长眠于安大略省南部的霍普港(Port Hope)北面的莱斯湖畔(Lake Rice),并为他的人生经历深深感动。此后虽在401高速多次往返途经此地,但一直未能前去凭吊。这次来伦敦途中,随着车轮碾压路面的沙沙声,这一愿望又悄然浮上心头。多年的心愿终于有机会得以实现。

 

Joseph Medlicott Scriven (1819-1886) (网络照片)

 

 

从401 霍普港(Port Hope) 区段北上28号公路,约18公里至汉纳路(Hannah Road )右转东行并接上斯克芮文路(Scriven Road)北上。

 

67号的彭格里墓园(Pengelley Cemetery)就在几百米远的右手边,一个小小的家族墓地。

 

路边矗立着“安大略省考古和历史遗址委员会”的铜质牌匾,简要介绍了约瑟.斯克芮文的生平:

 

约瑟.斯克芮文1819–1886

 

约瑟.斯克芮文早年毕业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三一神学院。1847年移民到加拿大,于1850年代成为此地的英国皇家海军退休船长罗伯特. L. 彭格里的家庭教师。作为一个虔敬的基督徒,他于1869年出版一书名为“115首圣诗和经文”。然而使他声名远扬的诗作“祷告不息”(Pray Without  Ceasing)最初只是发表于一家地方报纸。这首诗后经查尔斯 C. 康沃斯博士(Dr. Charles C. Converse)谱曲并重新命名,遂后得到了国际上广泛的认可,这就是“耶稣恩友”(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这首著名赞美诗的由来。

 

整座墓园位于风景秀丽的莱斯湖(Rice Lake)北岸斜坡上,略呈长方形东西走向。 院落由白色栅栏与道路相隔。墓园南,北及东面皆为空地,郁郁葱葱。放眼望去不远处的湖面山水相依,延绵不绝,视野极为开阔。

 

园内有一长约50米的水泥路道,贯通前后两院。路旁高大的树木为游人遮阳庇荫。尽管是中午时分,但周围静谧安宁,偶尔听见鸟儿的鸣叫,伴着轻轻的风声和我慢慢的脚步声。

 

前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右手边露天摆放着的一条供游人歇息的长椅,岁月的痕迹宛如斑驳的树影,它虽已不堪重负,却也表明了园主人最初的心意。

 

接着出现在左手边的是一座小木屋,现已无人居住,但周围的草坪看似刚刚割过,整整齐齐,可以看出是有人定期打理的。

 

沿着林荫下的步道继续往前就到了墓园的后院。一白色栅栏木门和一段低矮的石墙将前后两院隔开,门顶正中有一十字架。

 

进得园内,正前方一大簇鲜绿的萱草陪伴着一白色扁碑,后面安葬着斯克芮文年仅23岁的未婚妻凯瑟琳(Eliza Catherine Roche,1837-1860)。

 

Eliza Catherine Roche,1837-1860

 

再后面是一高大的灰色方尖纪念碑,由“耶稣恩友”这一诗歌爱好者们为纪念斯克芮文诞辰100周年,于1919年集资筹建。碑体正面及左右两面分别镌刻着”耶稣恩友”诗歌的三段歌词。

 

正面

 

 

右面

 

碑下方与凯瑟琳脚对脚长眠着斯克芮文。他们都是信心坚定,虔敬的基督徒,盼望复活时,即刻就能面对面见到自己的爱人。

 

(网络照片)

 

墓园里还安息着彭格里船长及其家族的其他成员。

 

斯克芮文的一生充满着苦难和艰辛。

 

他自身身体并不强壮,以致未能完成都柏林军事学院的学业。1843年,他的未婚妻在婚礼前夜不慎由马上跌落河中而丧生,斯克芮文在河对岸目睹了一切却无法施救。悲痛之中他感受到圣灵的呼召而于1844年25岁时移民来到加拿大,在安大略省的伍德斯托克 (Woodstock), 布兰特福德 (Brantford),克林顿(Clinton)等地教书,并做家教和个人布道。

 

后因患病离开加拿大,痊愈后又于1847年再次返加。并于1850生活在北安伯兰郡(Northumberland)汉密尔顿镇(Hamilton)的贝夫德利(Bewdley)和霍普港(Port Hope)一带。那时两地的居民经常看到在街上布道的斯克芮文。

 

斯克芮文在霍普港的居所 (网络照片)

 

后来由爱尔兰传来了母亲处于患难中的消息,在担忧和思念中他写下了那首“祷告不息”(Pray Without  Ceasing)的诗作来安慰他的母亲。他无意也想像不到这首诗歌后经发表并谱写成了一首抒情动人,广泛传唱的赞美诗:

 

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

 

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

all our sins and griefs to bear!

What a privilege to carry

everything to God in prayer!

O what peace we often forfeit,

O what needless pain we bear,

all because we do not carry

everything to God in prayer!

 

Have we trials and temptations?

Is there trouble anywhere?

We should never be discouraged;

take it to the Lord in prayer!

Can we find a friend so faithful

who will all our sorrows share?

Jesus knows our every weakness;

take it to the Lord in prayer!

 

Are we weak and heavy laden,

cumbered with a load of care?

Precious Savior, still our refuge

take it to the Lord in prayer!

Do your friends despise, forsake you?

Take it to the Lord in prayer!

In his arms he’ll take and shield you;

you will find a solace there.

 

耶稣恩友 引自(生命圣诗)

 

耶稣是我亲爱朋友,背负我罪担我忧,

何等权利能将万事,带到主恩座前求!

多少平安屡屡失去,多少痛苦白白受,

皆因我们未将万事,带到主恩座前求。

 

有否烦恼压着心头?有否遇试炼,引诱?

我们切莫灰心失望,仍到主恩座前求!

何处得此忠心朋友,分担一切苦与忧,

我们弱点主都知透,放心到主座前求。

 

劳苦多愁软弱不堪,挂虑重担压肩头,

主是你我避难处所,快到主恩座前求!

你若遭遇友叛亲离,来到主恩座前求,

在主怀中必蒙护佑,与主同在永无忧。

 

1850年他应邀成为彭格里船长的家庭教师,并与他们共同生活了5年,此间结识了船长的侄女13岁的凯瑟琳,1859年两人相爱并定婚。1860年4月,本就体弱多病的凯瑟琳因在莱斯湖中接受浸礼而受凉后转患肺炎,并于同年8月不治离世。

 

此后,斯克芮文更加忘我地投入布道及社区服务。他将所有的金钱和大部分财产送给有需要的人,自己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的慷慨奉献常常使得人们误以为他没有缺乏。

 

加拿大的冬季寒冷而又漫长,预备烤火用的木柴就成了一项家家必需却又沉重的体力活儿。人们经常在霍普港看到一个高大的男人一头杂乱的头发,白白的胡须,扛着木锯行走在街上,免费帮助需要的人,不要任何报酬。当他看到街角有人聚集时,就开始布道,传讲耶稣的救恩。有时会被人嫌弃,警察也曾因他在公共场合布道而找他的麻烦。

 

霍普港(Port Hope)(网络照片)

 

贝夫德利(Bewdley) (网络照片)

 

斯克芮文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心情深度抑郁, 重病缠身。他于1886年8月10日被发现溺亡于他所寄居的弟兄萨克维尔(Sackville)家磨坊的深水中。没有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19世纪后期的萨克维尔磨坊 The Sackville Mill, late 1800s (网络照片)

 

为纪念斯克芮文的一生,贝夫德利(Bewdley)和霍普港(Port Hope)两地都有他的纪念碑,以供后人追思缅怀这位平凡的,默默无闻的基督徒弟兄。

 

 

 

斯克芮文的一生,令人唏嘘,感叹。本身出于富裕的家庭,却没有追求这世上的功名利禄,而是投身宣教布道, 向世人传讲主耶稣的福音 。个人感情生活历经磨难,几番生离死别,心中却不失盼望,对主的托付恒久忠诚,勤勉做工,任劳任怨,付出超过在世间所得。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后书所说“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林后4:8-9)。

 

我打开了随身携带的iPad, 把音量调至最大,随着那熟悉的旋律,从心底又一次唱出了这首萦绕于世170多年, 被普天下众弟兄姐妹咏诵的 “耶稣是我亲爱朋友。。。”

 

再见了,我的弟兄;

再见了,我的姐妹。

 

“他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 (来11:4) 

 

 

“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 来12:1-2) 。

 

眺望远处青山如黛,绿水如兰。

 

 

撒母耳 现居加拿大,参与教会服事。

 

请点击参加祷告👇:

为教会复兴守望祷告(Zoom)

守望祷告时间: 

北京时间

周一至周五:

早上6点开始,晚上10点结束

每天祷告16个小时

周六:早上6上午10

 

美国中部时间(夏令时)

主日至周四:

每天下午5点开始,次日清晨9点结束

周五:5点至9

 

 请转发守望祷告Zoom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84769255004?pwd=OStVZU5BWSt4dXVHb2ZLMFFQbGxqQT09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

生命季刊手机主页


阅读本刊先前发表的文章,请点击 ?

生命季刊备份网站

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