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上天堂吗?

 

孔子上天堂吗?

 

 

文 · 晓勤

 

群友问:有人说孔子是好人,虽然他没有听过福音,但根据罗马书第二章,他是按良心被审判,可以上天堂。可是这怎么听着不对劲儿呢?

 

我们一起来看圣经。罗马书2:14-16: “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的心里,他们是非之心(是非之心就是良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 “或以为是或以为非”的意思就是他的良心或者控告他,或者为他辩护。接着第16节,“神借着耶稣基督审判人隐秘事的日子照着福音所言”。

 

我们单看这三节圣经,的确看不出这种靠良心生活的、没有听过福音的人,是否得救。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从这一段经文看不出来,就从这段经文本身瞎引申。如果瞎引申,就会把自己的私意给引进去了,这就是典型的断章取义。解经的原则是以经解经,第一个经,是整本圣经;第二个经,是要引用的那段经文。那就先看一下这段经文在罗马书中的上下文,看看上下文有没有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罗马书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在说什么。

 

第二章很清楚在讲三种人。第一种人是论断人的人,圣经说,论断人的人,无可推诿。第二种是没有听到福音的人,这些人怎么办?按着良心审判,也无可推诿。第三种人,罗马书2:14-3:8讲的,是犹太人,他们也无可推诿。罗马书3:10总结说:“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也就是说,刚才我们说的“按着良心”生活的人,上帝说我已经给你良心了,而你没有按着良心做,你无可推诿。而且,按着良心做的这群人,圣经也说了,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孔子属于按着良心做的人,他在上帝面前也不是义人,上不了天堂,也要下地狱。

 

罗马书3:24说,“如今却蒙着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称义”。“恩典”和“白白”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根本不配得,完全在乎赐恩典的主,在于祂的主权,祂想给谁救恩就给谁。如果对主赐救恩有任何制约,那么恩典就不是白白赐给的了。况且,我们怎能保证,孔子的一生百分之百的按着他自己的良心行事为人呢?怎么能够保证,孔子的良心百分之百的正直纯洁呢?提多书1:15这样说,“在污秽不信的人,什么都不洁净,连心地和天良都污秽了”。也就是说,不认识耶稣不信耶稣的人,圣经说的很清楚,他们的良心也不纯洁,也不达标。

 

那么,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没有听过福音的好人,可以上天堂呢?”是因为这些的世界观不符合圣经真理,需要被矫正。他们误解了上帝的主权和恩典。如果上帝是有主权的(上帝就是有主权,我们知道!),那么祂就不欠任何人!任何人的死,都是死在自己的罪中。上帝给人听福音的机会,也都是恩典,也是白白赐的,都是上帝的主权决定的,祂想给谁就给谁!

 

我们继续看罗马书,第九章,讲上帝的主权。罗马书9:18-21,如此看来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谁刚硬就要谁刚硬,这样你必对我说,他为什么还责备人呢?有谁抗拒他的旨意呢?你这个人呢,你是谁?你竟敢向神犟嘴呢?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你为什么这样造我?窑匠难道没有权利从一摊泥里,拿一块,做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做成卑贱的器皿吗?

 

这一段告诉我们,上帝跟我们的差别是:祂是造物主,祂是窑匠,我们是受造之物。我们只是祂手中的一块泥巴!我们没有资格在祂面前说长道短。祂有完全的主权,祂决定谁听见福音,谁没有听见福音。我们听见福音的人,只有一个责任,就是赶紧相信、赶紧接受。我们要明白自己在上帝面前的身份,我们跟上帝不是平起平坐,我们没有资格去评论上帝、挑战上帝。

 

那么,如何看待孔子没有得救,现在在地狱里面呢?很简单啊!记住,我们中国人把孔子当个宝,我们觉得他很了不起!但孔子在上帝眼中,跟我们所有的人一样,是一个罪人!所以呢,当我想着孔子没有得救的时候,我真的对上帝千恩万谢,我感谢上帝,我居然得救了!我居然听见福音了!而且我居然相信了!我是个什么东西啊?居然得到这么大的恩典!

 

所以我现在的责任是什么?我没有资格去跟上帝辩论谁得救,谁没得救。 我只能说:上帝居然给我恩典!我要赶紧把它抓在手中,然后我要感谢上帝,尊上帝为主,一辈子顺服祂、跟随祂,努力地向我周遭的人传福音。虽然这做的一切,也不足以报答上帝给我的白白的恩典。

| 林后1:4 |

我们在一切患难中,祂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