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
文/爱蜜莉
生命与信仰 总第24期 2013年5月
悠悠岁月,
欲说当年好困惑,
似真似幻,难取舍,
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
这样的执着,究竟为什么?
漫漫人生路,
上下求索,
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
有谁告诉我,是对还是错?
问询南来北往的客。
这是一首曲名“渴望”的歌词,意境挺深刻。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就被吸引住,先是欣赏女声宽宏低柔的音量,接着那回荡哀怨的曲调,又激发起我怀古悠思之绪,后来最叫我震撼的,却是它的歌词,悠忧道诉你,我,他,典型的人生。我无意去追问,谁填词?又谁谱曲?配合如此极美极凄楚。后来听说,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的电视连续剧“渴望”的主题曲。因这词意的深长,耐我寻思回延,我把它挑出了通俗歌曲之列。祈愿神给我属灵的眼光和智慧,来透析这首歌潜含的真意。
歌词表溢出中年以上迟暮沧桑的心境,对流逝的过去,有悔有憾,百般困惑,对未来又频生疑惧,把握不住,历经数度悲欢离合,几番际遇难堪,至今连渴想一个真诚的生活,都没有确据。人太习惯执着于自利,追逐浮华,以致眼光狭隘,这正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圣经传道书记录“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太阳底下无新事”。摒弃创造宇宙万物之主,任凭智能哲士竭力寻索,生命的意义,千古始终,答案幽邈。
你听过这个故事么?荒谬问,绝妙答,古希腊有位国王名叫米达斯,他学会了点金术,这本事,实现了他毕生最大的渴望,然而成天触目皆金,看似辉煌实则冰冷,他失去更多人生最基本的乐趣,于是他卑躬,求问当代哲学大师司兰纳斯:
“人生究竟是什么?”米斯达问。
“根本不问人生,就浑浑噩噩,醉生梦死的活下去。”司兰纳斯答,面稍露不屑。
“人生最好的是什么?”米斯达不甘心,又问。
“不要出生。”司兰纳斯淡定,又答。
“已被生成,如何是好?”米斯达再坚持一问。
“去死!”司兰纳斯果决地,吐出这俩个字后,安然转背离开。
在哲学领域里,立论基于—若非存在,就是绝对虚无。亘古以来生命的意义,无论何哲士,何学派,疑是隐藏深奥,确是全然无解,学派有别,立论不一,支柱点随后被辨论,推翻倾倒,纯系以自己思维和经验,影响(或愚弄)追随者。有人说未曾哭泣长夜的人,不语人生;曾经哭泣长夜的人,语释人生,又难免偏颇暗沉,叫人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如此莫衷一是,何以为解?
听到很多见证人说,在北美历经艰辛勤奋,以往所要的,如今都已稳握手中,但仍缺少快乐,直到他们与造天地宇宙的上帝有了交集,所有思考摸索都廓然清明。说我自己吧,渡过荒诞愚騃的青春期后,猛然醒悟这世界并不完美,人性中丑恶斗争之面确实存在,没有任何实质意义。我开始思考人生问题,渴望寻求到一种美善的生活和定理,早先沉潜西方的理性思维,又重返中国文化,撷取其智慧,再涉猎孺释道的哲学意境,我好比荒漠中的独行客,脚步踽踽,饥渴艰困又执着。然而年复一年,转旋在荒漠里,困惑于众声喧哗,百家争鸣唯我寂寥,直到我追访,寻觅到基督耶稣,深入他的殿堂里,才得到生命真意启迪,顿悟昨非而今是,如今我已将生命之锚,深抛入他的幔内,坚定以他为终生居所,得以由衷欢呼,美哉主耶稣!
人失落迷途的因由,是漠视于—把有限的自己投向无限的上帝:与他联合交融,浸润于上帝与人合一的和谐境界。真诚的生活,必须奠基在真诚的信仰。这并非乌托邦,事实上,神已将他的救恩白白赐下,只待我们回转,接受他永恒的救赎,就是普世人类渴望的核心。“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人的心里” (传道书3:11 ) 。 圣经是世间唯一的真理,其书中所有启示,正是你对人生渴望的答案,以敬虔的心阅读圣经吧!除此之外,任凭你竭尽心虑“上下求索”,“问询南来北往的客”也必定徒然劳力,因为都是身为客旅,漂泊中都在寻求,渴望一个永恒归宿。耶稣就是道路,艰困的人生旅途,让他陪你同行,除此外,没有第二条出路可以靠着得救。一个爱主的生命,是不被局限在今生范畴,主耶稣应许:“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11:25) 。
那么你还有什么可执着放不下的呢?!起来寻求,认识耶稣吧!给自己一个生命转折的机会,引领你空洞的心灵,直入佳境,成为盈实。
结束本文前,让我们再思想一遍歌词,愿你也有相同之领悟—你一面渴慕有定位,有意义有确据的人生,却又对终极价值困惑,于是长夜漫漫,泥沼中浮沉挣扎,疲惫—没有谁例外,借此文告诉你,生命的终点,绝不是阴霾死亡,而是光明救主耶稣,短暂或永恒,已昭然揭示,就看你愿否明择取胜。相信耶稣吧!唯他是我们渴望的源头,唯接受他所赐的,就不再饥渴。主耶稣已为你,铺设一条真诚美善的道路,睿智的你,只管坦然安逸地起步吧!
爱蜜莉 来自台湾,现居美国伊利诺州,参与教会与福音机构的事奉。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