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会的教友制度
文/刘传章牧师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引言
提起教会的会友,有些人就说,不属灵,不合『圣经』,是人的方法。因此会友制度成了众议纷纭的话题。有些人来到某教会,就自认是该教会的会友,后来发现教会没有把他当作会友,因而气愤的离开。有些人参加教会的一切活动,就是不加入作会友。到底教会的会友制度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本文从主张有会友制度的角度来思想以下的课题。
会友制度的圣经基础
(一)『会友』(参林前十二12、13)
这处所用的字眼是『一份子』的意思,也就是全体中的一部分,《和合本》译作『肢体』。所以『会友』是教会的每一成员的组织化的名词。《圣经》早已有这种观念了。
(二)葡萄树与枝子(参约十五)
枝子与树,枝子与枝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主用此来表明祂与门徒的关系。
(三)野橄榄(参罗十一)
保罗在这里所说的是以色列人与外邦人的关系。外邦人原不是在神拣选的范围之内,但是因为以色列人的不信,神的恩典临到外邦,因此,外邦人是野橄榄被接到本树上。这是两种不同背景的人同归于主名下的合一情况!今天的教会信徒流动性大,以这一原则作为治理教会的方针之一,也是可行的。
(四)恩赐的分配(参罗十二4-8)
透过运用恩赐,来表明肢体彼此之间的合作与合一,彼此联系,彼此相顾。
会友资格的鉴定
基本的会友资格是,主所接纳的,教会都该接纳。但是在治会学的立场上,教会不能单凭某人自己的言语来定夺一切。因此,鉴定会友资格也该有一些原则:1.必须是基督徒。2.谁是基督徒?
提到基督徒,很多人都说:『我是基督徒。』但细问起来,他与主没有关系,他没有主的生命。因此,谁是基督徒?我们必须依据《圣经》来看:
重生经历
某人在其生命经历中,曾经有那么一刻与主相遇,并且口里承认,心里相信耶稣基督为主,他才是基督徒(参约三3、5)。
认罪悔改
认罪悔改就是在神荣耀的光照下,在主圣洁的面光中,看见自己是个败坏该死的人,而承认自己不能自救,需要赦免(参徒二38)。
接受基督
接受基督是让祂成为我们生命的主(参约一12)。
重生、认罪悔改、接受基督乃得救的必要条件。
受洗的信徒
洗礼不是仪式,乃是对基督的委身。信了主的人,必须要受洗。借着受洗归入基督,也借着受洗归入基督的身体—教会(参罗六3、4;林前十二12)。
转会的基督徒
今天在人口流动性较大的社会,基督徒搬迁、转换工作的机会也跟着多起来。教会在治理、牧养上,都面对许多新人、新思想、新形态。因此教会对转会一事,不能不多予思想与关注。通常转会者过去的背景一定与现在的教会不同。很多时候,不愉快的事情就发生在此。有些教会就规定一些原则来接纳转来的信徒。虽然说,主所接纳的,我们都该接纳。但实际上,碍于宗派、教条、会规、组织等等之不同,一个转会的人,必须在这许多方面与新的教会认同,他才可以和新教会的弟兄姐妹同工。有些转来的信徒是改革家,有些是领袖人才,有些人不作头不能活,因此在接纳转会者之前,要注意转来的人是否:
爱慕主道
教会要培养的是爱慕真理的人。从一个人对《圣经》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属灵生命的内涵的大部分。
热心事奉
一个人从一处搬到另外一处,开始时多是做客人的,但是客人作久了,灵性会受亏损。从一个人的事奉,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与主的关系。
忠于教会
有些人爱基督,却不爱教会。如果不爱基督的教会,怎能说是爱基督呢?爱教会的人肯为教会付代价、祷告、奉献、参与。对这样的人,教会要举双手欢迎。
今天基督教会杂乱的现象,实在令人胆战心惊。特别在此异端横行的时候,我等受托于主的人,不能轻易的给魔鬼留地步。对于转会的弟兄姐妹,真金不怕火炼!虽然手续多一点,但对自己对教会都有好处。
会友制度的需要
这是众所议论的问题。谁有资格来审核别人?人都没有资格。但如果这样说,谁有资格讲道?谁有资格治会?谁有资格布道?因此,这不是资格的问题,而是责任的所在!会友制度肯定是有需要的,因为它能提供下列的好处:
坚定个人对教会的忠贞
忠贞可说是一个不多见的名词。如果加入一家教会容易的话,离开那家教会也会容易。一个人要加入一家教会,他必须真诚爱护那家教会,并且忠心不二,愿意完全投入。如果一个人加入教会,有如站在圣坛前结婚时那种以心相许的态度,教会的见证一定强有力。
维持教会圣洁的质量
今天我们不是要满座的教会,而是要圣洁的教会。来教会的人,皆大欢迎,有人要听主的道,有人要交朋友,有人要推销东西,有人要拉生意,不管怎样,我们都无权猜测人家来教会的动机,但是人要受洗,人要加入教会,负责教会的人,必须尽责,人先要重生才可以受洗,人要爱主的教会才可加入教会。这样才能维持教会圣洁的质量。
促进教会行政的方便
这一点应该算是副产品。会友制度不是为行政方便,可是也能促进行政方便。例如,教会的职员、长者、执事、主日学教员等,都必须接纳教会的信仰、教会的行政体系,才能同心同工,因此他们都必须是会友。
会友制度也是教会执行纪律的必要条件。教会无权管教不属于该教会的人。但如果他是该教会的会友,如果有必要管教的地方,教会的领导有责任,执行纪律,教会的会友有义务接受管教。
阻止撒但有越权的机会
任何团体都有领袖和跟随者,这是组织与系统的好处。但权势总是撒但用来破坏人际,甚至神人关系的媒介。一个人加入教会时,要了解教会的主权所在,基督永远是教会的元首,《圣经》永远是信仰与生活的依归。人人都当服在基督的权柄之下,人人都当彼此顺服。教会的组织是分工合作,层次分明,同工彼此尊重,这需要教会方在信徒加入教会时就向其清楚说明。
表白个人接受的信条
这一点对转会者尤为重要。如前所说,转会者的背景各有不同。神召会所强调的,长老会不接纳,浸信会所坚持的,信义会不同意。当一个人要转会时,双方必须明白彼此接受的信条,如果个人不能接受教会的立场,他就不应该加入那家教会。如果教会不同意个人的某些信仰见地,就不应该接纳那人入会。有些信仰不同,并不是你错我对,例如:洗礼、浸礼;一个大杯,多个小杯;在约旦河受洗,还是在黄河受洗!许多人为这些争的不可开交。如果任何一方坚持,就不应该在一起!最好加入立场一样的教会。
为何加入教会
当保罗悔改之后,走访耶路撒冷的教会,『想与门徒结交,他们却都怕他,不信他是门徒。』想与门徒结交,有团契,是我们的意愿,但是,也需要对方的接纳。反过来说,教会想接纳,而个人不肯与之结交,也不能产生从属关系。保罗幸亏有巴拿巴接待他,介绍他认识使徒(参徒九26-29)。
我们从三方面看为何要加入教会
个人灵命的需要(参弗四13)
人不能离群孤立,基督徒也不能自己作基督徒,因为我们是基督身体上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成长,我们需要操练,我们需要见识。基督徒在教会中才能得到完备的供应,以及纯全的操练。
群体力量的集结
《传道书》四章十二节说:『有人攻胜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敌挡他。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折断。』群体集结的力量是大的。
个人力量的有限
一块砖、一滴水都作不了什么大事,但是能集合所有的砖,所有的水滴,许多大楼大河都给弄成了。教会也是有许多肢体所组成的。
个人恩典的分享
基督徒过肢体生活,才能学习分享,主的恩典要借我们显露。若果基督徒不过肢体的生活,久了就会变成自私自利的人。肢体理当彼此相顾、相助、相爱的。
个人生命的片面
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我们都要借着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这样,彼此联合在一起,才能成为完美的整体。
身体功能的发挥(参林前十二12-27)
身体需要肢体
身体乃由许多肢体所组成,一个功能完善的身体,是因为每个肢体都各尽其职。因此,肢体必须与身体相联。
肢体影响身体
同样,一个肢体的优劣也会影响整个身体。有时虽然只有一根小手指头给割破,也会令到整个人全身都不舒服。如果一个肢体失去了,那个身体就不完整了。所以,肢体会影响身体。为这缘故,每位信徒都要属于一家教会。如果不是由受洗归入教会的,你就应该选择加入你参加主要聚会的教会,使你与主的教会产生美好完善的见证。
如何加入教会
每家教会入会的手续与方法都不同。但基本的态度是,不要太快加入一家教会,也不要随便加入一家教会。当一个人说,我要加入某教会作会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委身。笔者谨建议如下:
建立个人与教会的关系
借着经常聚会,了解教会,也借着个人见证,参与服事,使教会了解你,也让自己晓得这教会所提供的是否合你的需要。
建立个人与领袖的关系
认识教会的领袖,诸如牧师、长老、执事、同工等,可以使我们了解以后同工的人的个性怎样,能否与这些人相处!如果你曾在别处做过教会领袖,这一点尤为重要。
建立个人与会员的关系
有人说,如果你在一家教会里有一个朋友,你可能会留下来,有五个朋友,会使你感到宾至如归。花时间认识多些兄弟姐妹,彼此沟通,建立友谊,增进感情。这样,加入教会之后,就能发挥潜能,服事教会,荣神益人。
结论
会友制度是明确的圣经教训。入会的资格在乎人与主生命的关系。教会历史的发展是渐进的,教会与信徒在入会的事上,都当慎重看待。有些教会用考试的方式看一个人的资格。但是,重要的是生命的流露。因此注重内心,而不强调外表,看重心灵而不坚持知识。只要生命相投,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大家都应伸出右手行相交之礼,彼此接纳做肢体!因为我们原是被主所接纳的。
刘传章资深牧师,著有《宝架清影》、《教牧书信》等书,生命季刊微信牧师团顾问牧师。
=====================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