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美国、以色列,都是怎么抓娃娃的?
11/20日是国际儿童日,看三个国家如何“抓娃娃”
中国、美国、以色列,都是怎么抓娃娃的?
文/Yani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前几天在“人民日报”上看到关于我国过度强调“从娃娃抓起”的新闻,才知道居然已经有100多项各种名目的“从娃娃抓起”。似乎只要安上这五个字,就有了某种正当性,于是连刺绣、心脏抢救这样明显娃娃不可能掌握的技能,都进入了幼儿园大班。
这些真的有必要从娃娃抓起吗?到底有没有什么事,是真的应该从娃娃就抓起的?作为基督徒,我们是否也和其他家长一样,着眼于抓娃娃学习,抓娃娃才艺,或者抓娃娃的各种能力呢?
当大国崛起,在奔跑中的我们,也引导着孩子们的步伐,家长们可以把他们带进更文明更高水准的境地,也可以把他们带向更虚无更低级的追求……而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处处潜伏危险的时代,我们又该如何平衡?
今天是11月20日,国际儿童日。我们就来聊聊“抓娃娃”这个话题吧。
一,国际上都是很重视娃娃的
有孩子之前,我很少关注和儿童相关的事情。如今女儿快两岁,两年来我不知不觉掌握了大量关于儿童的知识。真是心中有她,眼中便有与她相关的一切。
这不,我发现原来每年不只一个“六一”,而是有至少三个儿童节呢!我们先看看它们的来历。
1,世界儿童日
时间:每年4月的第四个星期日。
来历:1986年,有一位叫作丰达.卡拉戈兹莱的土耳其女学生给世界儿童写了封公开信,她这么说:“我们希望在社区内人人平等相待,我们希望生活在和平的世界中。我们虽然是孩子,也能够改善这个世界。”就是这简短的一封信,却引起了联合国的强烈反响。于是,此后每年4月的第四个星期日,全世界的儿童代表就会去纽约联合国总部,来表达他们对更美好之世界的愿望,并讲述自己为社区都作了哪些贡献。而那个小姑娘,当年只有9岁。
2,国际儿童节
时间:每年6月1日
来历:1942年6月10日,由利迪策惨案而引发了全世界对“战争中死难儿童”的关注,除此之外,儿童被虐杀和毒害的现象也都得到了重视。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处境,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以保障全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受教育权并抚养权。而这一天,也是被世界范围内接受度最高的儿童节。
3,国际儿童日
时间:每年11月20日
来历:1959年和1989年的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分别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和《儿童权利公约》。这些都是为了维护儿童作为一个人,应当拥有的所有权利,而做出的承诺。这些权利包括:生活中享有尊严、有安全保障、受到公平的对待、不受压迫、享有公平的机会等。于是,大会便定每年11月20日为国际儿童日,期待能增进全世界儿童的凝聚力,提高儿童意识,改善儿童福利;并且期待这个日子能演化成“对话”和“实际行动”,让社会各界人士并儿童本身,都充分发挥作用,增强国际儿童日与社会、社区、民族之间的联系,为儿童建设一个更好的世界。
二,三个国家,三种不同的重视
从这些专为儿童设立的日子可以看出,世界范围内都是很重视“儿童”这一群体的。甚至有相关文件非常详细的强调,“对儿童的保护需要:父母、老师、医护人员、政府领导人、公民社会积极分子、宗教团体、社区中的长者、企业大亨、媒体人士、年轻人……一同努力。”
但对儿童的重视,在被落实下来的时候,每个国家却有不同的侧重点。我们来看下世界上最会“抓娃娃”的三个国家,他们对儿童群体的重视都体现在哪里。
分别是:中国、美国,和以色列
1,中国人“抓”娃娃的吃穿
我们是一个特别重视孩子的民族。我们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即使社会发展到现在也一样,要是不生个孩子回来,就算弄出个上市公司,爸妈也不会给你个笑脸。
我们不只重视生,我们还特别重视孩子的吃。我们总怕孩子吃不饱,一吃饭就跟在孩子屁股后面求爷爷告奶奶的追:再吃一口吧,再吃最后一口吧宝宝……
其次我们特别重视孩子的穿,特别是这个季节,有很多孩子看上去都是个胖墩,抱着也很沉,但一脱衣服就能小一半。我们的理念是:只要不出汗,就是冷。
除此之外,我们把孩子日后的吃穿都一并重视了起来。我们早早抓住孩子放学后的时间,只要他们不在做作业,就应该在特长班或补习班。而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小升初,初升高,然后考上985、211,或者艺术类名校,要么挣大钱,要么找个带金饭碗的工作。总之,要吃喝不愁。
以至于我有几位搞教育的朋友都想去美国“开班儿”了!甚至还真有在美国的华人父母,都为此恨不得要重新移民回来了。这可不是开玩笑,曾有一位在美国生了两个孩子的父亲亲口对我说,等孩子该上学我们就回国,主要原因是教育。
这真是有点颠覆我,中国学子提起美国留学那都是崇拜的,但在美国的华人却想回来上学……
2,美国人“抓”娃娃的安全
任何地方都有大众和小众,美国也有像我们这样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群体,但普遍而言,他们对教育不是“抓”的状态。
大多数美国的孩子,一放学就是玩儿,作业在学校基本上就写完了,回家只剩下阅读作业,还读啥都行。
我曾问一个从香港转学美国的小男孩,真的读什么都行吗?他说是的,不管是《圣经》还是绘本,不管是名著还是笑话,老师只要求“读”。虽然上不封顶,但底线只有一页!
我正觉得震惊,一看表,这才三点不到就放学回来了……
那么美国对孩子都是这种放养态度吗?不是的。有一件事,他们可谓是重视到了神经质的程度。那就是儿童的安全。
美国很多州的法律,不允许12岁以下的孩子单独留在家中和车里。以至有些不适应的中国妈妈,在外出的时候都得把孩子盖在被子里,并交代他一定不能出来,如果邻居看见了,你就会被没收!
她可不是在讲大灰狼的故事,这是真的,不光这样会被没收,还有以下几种情况,孩子也会被没收:比如打孩子;比如异性父母为学龄后孩子洗澡,或单独睡在一起;比如将婴儿车推在非人行道上。
而“没收”的意思就是,政府宣布:你这样的人没资格养孩子,我们带走交给适合的家庭抚养了,而你,甚至无权知道他在哪里。华人家庭被“没收”孩子的案例,时有发生。
很不可思议,而除此之外,如果你没有给8岁以下的孩子用安全座椅,或者让2岁以下孩子坐在了副驾,那么你也是在违法……
怎么样,这和我们那种打开车窗就能把尿,一走就是一年,满村留守儿童的画风,好像是有些反差。
3,以色列“抓”娃娃的信仰
除了中国和美国,世界上还有另一个特别会抓娃娃的民族,是以色列。只是犹太人不是抓娃娃吃穿,也不是抓娃娃安全,他们抓的,是信仰。
以色列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却是世界命脉的中心,它拥有人均比例最高的科技人才、创投项目、甚至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与淡水技术。它只有不到北京那么大的面积,并且近90%的国土是沙漠,却能向多国出口瓜果蔬菜!
1948年以色列复国的时候,总统魏兹曼说:只要给我们一碗水,一颗种子,这个民族就能生存。
他们为什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却创造出这么多的奇迹呢?很多教育专家对此做了研究。
以色列的家长,从小就会告诉孩子们,我们是上帝的选民,无论我们现在经历什么,上帝总会来复兴我们的;而我们所居住的这片土地,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因为是上帝所赐的应许之地。
因此他们从小就有一个超越当下的,对自我和国度的认识。他们是带着盼望在面对资源的匮乏,因而谨慎的对待每一样身边存在的事物,最大化的利用,也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价值。
然后当娃娃长到可以开始认字,家长就要教他们熟读《旧约圣经》。请注意,他们不是读书万卷,而是死磕一本!顶多加上一本注解书,后来出版为《塔木德》。
而教育,对他们来说并非如我们那般,是为了一个功利性的目的,他们的教育,真的只是为了教育,是为了一个人的成长,长成上帝让他成为的那个样子。于是妈妈们在孩子放学后,不会问今天你考了多少分,或有没有人欺负你,而是会问,你今天问了什么问题。
三,我们到底该抓什么
其实,所谓从娃娃抓起,确实是家长抓什么,他们将来就会长出什么。当那些国际儿童节在被设立的时候,说明全世界都看见了这一问题。但那时候二战刚结束,人们觉得只要能保证孩子们的温饱、安全,并让他们得到相应的尊重,就已然是巨大的成就。
而今天,我们国家也早早从饥饿、贫困的阴霾中走了出来,我们为何还在跟人比吃穿,好像难民一般呢?
按照马斯洛的说法,人类的需求是有层级划分的。我们无论为自己塑造了怎样的人设,都会在对待自家孩子的态度上,反映出我们真实的需求级别——温饱与安全是必须,但更该追求的,岂不是作为人的价值吗?
那么,价值是谁来赋予的?如果你认为是“社会”,那就去抓孩子的竞争力吧!
但以色列人(指比较传统的)从小就知道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是上帝来衡量他的价值。而我们,如今在基督里蒙恩,被神看为真以色列人的教会共同体,我们不当更加确切的知道自己的价值与归宿吗?
所以亲爱的弟兄姐妹们,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首先是拥有永生的生命,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应当按着神的心意,培养他们成为神国里有用的人。当他为着天上国度而活的时候,才能在短暂生命中,彰显出基督的荣耀,成为世界的光和盐。也才能成为普世价值所期待的,在社会上发挥“正能量”的人。
因此,福音要从娃娃抓起!信心要从娃娃抓起!对神的认识以及对《圣经》的理解,都要从娃娃抓起!
那么在国际儿童日的这一天,我们也停下来看一看,静下来想一想,在神的面前为孩子祷告,为我们自己祷告。我们要调整的,或许不是抓娃娃的力度,而是看娃娃的眼光。
并且知道你是从小明白圣经。
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
(提后3:15)
Yani 基督徒作家,现与丈夫一同牧会。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
阅读本刊先前发表的文章,请点击 ?
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