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何得医治?(含音频)

—— 主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人生如何得医治?

文 | 毛坚俊

生命季刊专稿

 

本文音频为郭光明弟兄朗读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所以,当我们体会到我们无法完全战胜罪和欲望,无法达到道德的尽善尽美,无法“达则兼济天下”,甚至不能“穷则独善其身”得时候,我们才会在“人生苦短”的时候,选择放纵和放弃。更何况更多得时候,我们自己陷入困苦病痛之中,无法得到医治,无法走出低谷。

 

圣经告诉我们,耶稣是我们人生的救主,祂是神,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耶稣,我们的苦难得不到彻底的救赎,我们的病痛,得不到彻底的医治,我们永远走不出人生的低谷,我们陷在罪里,不能自拔。

 

要明白耶稣的医治有多宝贵,那么我们就要理解人的疾病有多痛苦。

 

马可福音五章二十五节提到那个患血漏的女子,就像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曾经身形槁枯(可5:25),十二年流血不止,肉体枯竭;为了治愈血漏病症,曾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可5:26),财产枯竭;更令人绝望的是,因着血漏的病,她的社会关系也早已枯竭。

 

在犹太人的传统中,血代表生命(利未记17:11)。女子的血漏则是经期以外流血不止,不但是疾病,更代表神赐人的生命流失,代表人在神面前的不洁净,需要隔离(利未记15:25-27);这种病,由于有着信仰的因素,要比现在得新冠病毒更加不能接触人群。

 

当然,使徒马可在这段经文里完全无意否定医学的重要性,因为医学本是神的创造,好且有功效。但同医学的权威相比,毫无疑问耶稣才是人得拯救唯一的道路真理生命,耶稣就是神本身,耶稣的权柄至高至大,远超过世上所有的权威和能力,这是马可要传达的信息真正的用意。

 

这个血漏女子苦不堪言,前途毫无盼望,无处得到帮助,人生走到谷底,由于当时医疗落后,妇人得不到好的医护,12年之久没有得到医治,谁可以拯救她脱离无尽的苦海呢?耶稣可以。“祂(耶稣)治好了许多人,所以凡有灾病的,都挤进来要摸祂。”(可3:10)。所以,管会堂的睚鲁明白耶稣大有能力,请耶稣来医治他快死的女儿(可5:22);众人知道耶稣大有能力,要簇拥围绕着祂(可5:24);血漏的妇女希望耶稣真正有从天而来得能力,所以明知自己在公众场合出现会被厌恶,也要悄悄的前来(可5:27)。

 

可贵的是这个血漏的妇女希望得到耶稣的帮助;可悲的是,人在困难中从来都是先寻求他人的帮助,寻求金钱的帮助,寻求权力的帮助,寻求知识的帮助,直到绝境,才会寻求神的帮助;更可悲的是,大多数苦难中的寻求者拜错了假神,最终他们的痛苦只能指标不治本。

 

从旧约到新约,神的子民何尝不是这样。在所罗门王死后分裂的南国犹大和北国以色列的历史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当危险临到时,君王依靠埃及、亚述、巴比伦等强国的帮助;神的子民敬拜那些外邦的偶像而得到的,只是短暂和平以后,无休止的奴役和进贡。他们原是尊贵的神的子民,但他们不依靠也不敬拜他们自己的神,创天造地唯一真神耶和华。

 

当然也有专心寻求神,依靠神最终得神祝福的君王,公元前701年,南国希西家王面对近20万亚述精锐围攻耶路撒冷,不再寻求埃及的帮助,听从以赛亚先知的劝诫,单单依靠和呼求耶和华神的帮助,于是一夜之间亚述军队在耶路撒冷城外被耶和华的使者击杀,导致亚述悻悻而去(王下19章)无功而返,但这样属灵的榜样,却屡屡被后世忘记。

 

今天,那位身处绝境的血漏女子,她开始呼求耶稣的帮助。她首先在信仰中找到真正的救赎主,以色列人的弥赛亚,她自己的神,然后做出正确的行为:她有信心仅靠碰到耶稣衣服上的小小的装饰物–繸子(太9:20),就可以治愈自己十二年来倾尽所有不得医治、且无人可医的血漏绝症。

 

 

繸子虽小,但意义重大。耶和华通过摩西吩咐以色列人在“外衣上四围做繸子”(申22:12),为的是“佩带这繸子,好叫你们看见就记念遵行耶和华一切的命令”(民数记15:39)。当血漏的女人把生的希望转向神的时候,她的生命被耶稣反转,她得到了真正从神而来的医治,她从此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她的生命有了盼望,她十二年的血漏顽疾得到完全的康复。

 

马可形容妇女当时的情况,“于是她血漏的源头立刻干了,她便觉得身上的灾病好了。”(可5:29)“灾病”这个词,希腊文原文是“μάστιξ”,直译为“鞭打”,希伯来书十一章三十六节“又有人忍受戏弄、鞭打、捆锁、监禁各等的磨炼”中的鞭打,就是这个词。马可之所以用这个“μάστιξ”引申为血漏的“灾病”,是想让读者想像那血漏女子十二年来的痛苦和绝望:十二年日复一日身受类似鞭打的痛苦,完全没有停止的迹象,那是多么生无可恋的人生悲剧啊。但这个痛苦的女子,却因为对耶稣的信心,“血漏的源头立刻干了”,她不但得到了痊愈,而且得到了彻底的根治,她从耶稣那里得到人生的福音,她得救了。

 

这个时候耶稣却做了一个不寻常的举动,说了一句不寻常的话。耶稣在去医治管会堂的睚鲁女儿的路程中,停下了脚步,转回头,问了一句话:“谁摸我的衣裳?”(可5:30)耶稣难道不愿意别人触碰拥挤祂吗?显然不是。约翰福音一章十四节明显告诉我们耶稣“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为了表明神的荣耀。耶稣愿意来到人群,愿意接触社区,愿意把神的真理教导显明,愿意使“被掳的人得释放,瞎眼的人得见光明,受欺压的人得自由”(路加福音4:18)。

 

或者耶稣问这句话是不知道谁使耶稣的能力流出去呢?希伯来书一章三节告诉我们,耶稣是神本体的真相,祂就是三位一体的真神,过去现在将来的神,全知全能的神。祂当然知道是那个血漏的女子的信心使然。

 

那么,耶稣问“谁摸我的衣裳”,到底要传达什么信息给旁观者以至于以后历世历代的基督徒呢?从经文里我们看到,拥挤在耶稣身边的犹太人很多,这些人不止碰到耶稣身上的一个繸子,而是碰到耶稣的衣服乃至手脚,但却没有恩典能力的流出;而这位只能躲在人群身后,自惭形秽的不洁妇女,只碰到了耶稣身上一点点的繸子,却从耶稣那里得到神恩典的医治,这是耶稣要我们留意的地方,就是对耶稣的信心。

 

路加福音七章记录了罗马百夫长求耶稣医治他仆人的信心。百夫长在血统上不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在对神的认识上是外邦人,但他对耶稣的能力有着清楚的认知和信心,罗马百夫长认为只要耶稣的话一出口,就有绝对的神的权柄和能力,“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路7:7);而请耶稣来的管会堂的睚鲁,在血统上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在信仰上是犹太人,在职务上是教会的领袖,但对耶稣的认识却没有足够的信心,他认为耶稣需要亲自去看他的女儿,亲自医治至少亲自触碰到他的孩子,才会使病得痊愈(可5:23)。耶稣停下去睚鲁家的脚步,提醒他的跟随者和睚鲁注意那个被完全医治的血漏女子,其目的正是提醒犹太人,对耶稣应有绝对的信心和信任,因为耶稣就是犹太人等待的弥赛亚。

 

血漏的女子没有信心来到耶稣面前,因为她是不洁净的人,她不敢直接呼求耶稣的帮助,她不配,耶稣毕竟是像睚鲁那样的领袖才能请来的尊贵的大人物,她只敢夹杂在拥挤耶稣的人群中,偷偷地摸一下耶稣衣服上的一个小繸子;但耶稣却称她为“女儿”。因为她的自视卑微,因为她的努力寻求,因为她对耶稣绝对的信心,她不但疾病得到彻底的医治,走出人生的绝境,更是与那位道成肉身的主耶稣基督建立了最亲密的永不断绝的父女关系,那是永久的坚固保障,何等美好,何等荣耀,何等平安。

 

现在的世界,全球疫情紧张,通货膨胀严重,环境治理恶化,战争的阴影再一次笼罩在人类的头顶,而人心更是不古久矣。若我们看这个世界,我们看到的就是弱肉强食,弱者不再有盼望,有医治,我们没有走出低谷的一天。我们的盼望不在这个世界,我们当抬头仰望拯救我们的神。

 

以西结书34:16诉说神的恩典:“失丧的,我必寻找;被逐的,我必领回;受伤的,我必缠裹;有病的,我必医治;只是肥的壮的,我必除灭,也要秉公牧养它们。”

 

以赛亚书42:3描绘弥赛亚的慈爱:“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

 

耶稣更亲自应许过:“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

 

 

耶稣是我们的救主,当我们的人生崩塌以后,谁是我们最后的指望?使徒马可通过血漏的女人得到医治的史实,鼓励我们单单依靠耶稣,不惧艰辛的环境,跟随耶稣的脚踪,得享人生最美好的祝福。

 

 

毛坚俊 传道人,现在澳大利亚牧会。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

生命季刊手机主页


阅读本刊先前发表的文章,请点击 ?

生命季刊备份网站

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