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保罗不仅忠心传道,而且他也经常性地陪伴信徒,鼓励他们,劝勉他们,坚固他们
保罗:牧者的榜样(上)
——使徒行传系列信息之四十三
文/任运生
生命季刊专稿
音频为郭光明弟兄朗读:
徒20是使徒保罗第三次宣教旅程结束时的回程记录。
保罗第三次旅行布道,首先从安提阿出发,挨次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一带地方坚固门徒。保罗来到以弗所现在犹太会堂传道三个月,然后在推喇奴学房天天辩论两年之久。以弗所的骚乱平息之后,保罗往马其顿去,然后来到希腊很可能是在哥林多住了三个月。然后再返回马其顿,在腓立比坐船到特罗亚。保罗从特罗亚步行到亚朔,再乘船到米推利尼、撒摩、米利都,保罗定意越过以弗所,经过哥士、罗底、帕大喇、推罗、多利买、该撒利亚,在五旬节之前赶回到耶路撒冷。
保罗虽然越过以弗所,但他在米利都打发人往以弗所去,请教会的长老来,保罗向以弗所教会的长老做最后告别,那情景的确是催人泪下。“众人痛哭,抱着保罗的颈项,和他亲嘴。”(徒20:37)
因此,使徒行传二十章,在彰显使徒保罗对特罗亚信徒和以弗所长老最后谆谆教诲的牧者心肠。
保罗的第三次宣教旅程
保罗的劝勉
“乱定之后,保罗请门徒来,劝勉他们,就辞别起行,往马其顿去。走遍了那一带地方,用许多话劝勉门徒,然后来到希腊。”(徒20:1-2)
以弗所骚乱之后,保罗得到圣灵的引领,是时候要离开以弗所了。保罗在以弗所已经停留了足够的时间,而且他已经把主的道传遍了亚细亚全地。“这样有两年之久,叫一切住在亚西亚的,无论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都听见主的道。”(徒19:10)
于是,保罗便请众门徒来,劝勉他们并向他们辞别起行往马其顿去。保罗走遍那一带地方勉励信徒。
根据哥林多后书第二章,保罗离开以弗所首先来到特罗亚,然后去马其顿。
“我从前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罗亚,主也给我开了门。那时因为没有遇见兄弟提多,我心里不安,便辞别那里的人往马其顿去了。”(林后2:12-13)
所以,“劝勉”门徒这是保罗一向做的服事。第一次宣教旅程,他和同工传福音到了彼西底的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特庇,这里距离他的家乡大数已经很近了,他本来可以经过大数回到安提阿教会,但他沿原路返回,为要坚固门徒。
“对那城里的人传了福音,使好些人作门徒。就回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去,坚固门徒的心,劝他们恒守所信的道。”(徒14:21-22)
第二次宣教旅程开始,保罗又是先回到原来传道的地方坚固众门徒。
“保罗对巴拿巴说,‘我们可以回到从前宣传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们景况如何。’…他就走遍叙利亚,基利家,坚固众教会。”(徒15:36;41)
第三次宣教旅程开始,保罗没有坐船直接到达以弗所,也没有走沿海的近路过去,他又是不惜翻山越岭,坚固沿途的教会。
“住了些日子,又离开那里,挨次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地方,坚固众门徒。”(徒18:23)
徒20:1-2中保罗“劝勉门徒”的“劝勉”(παρακαλέω),意思是“To call to one’s side,” 呼召人陪伴在侧。”
“它传达了一系列含义,主要集中在呼召某人到别人身边以进行劝诫、鼓励、安慰或敦促。”
Παρακαλέω 的名词形式是:παράκλητος (Paraclete),也就是圣灵保惠师。
“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叫祂永远与你们同在。”(约14:16)
所以保罗不仅忠心传道,而且他也经常性地陪伴信徒,鼓励他们,劝勉他们,坚固他们。这是保罗作为使徒和牧者的重要角色。正如圣灵因信住在信徒心中时刻陪伴一样。
保罗的同工
“在那里住了三个月,将要坐船往叙利亚去。犹太人设计要害他,他就定意从马其顿回去。”(徒20:3)
保罗在希腊很可能是在哥林多住了三个月,他本想从哥林多东边的坚哥哩港出发直接回到叙利亚安提阿去,但当他得知犹太人设计要谋害他,很可能是趁逾越节期间有很多犹太人从各地回耶路撒冷,他们预谋在中途将保罗推入海中。但圣灵不允许犹太人的计谋得逞,于是保罗便临时改变计划,重新返回马其顿,从那里回耶路撒冷。
“同他到亚西亚去的,有庇哩亚人毕罗斯的儿子所巴特,帖撒罗尼迦人亚里达古,和西公都,还有特庇人该犹,并提摩太,又有亚西亚人推基古,和特罗非摩。这些人先走在特罗亚等候我们。过了除酵的日子,我们从腓立比开船,五天到了特罗亚,和他们相会,在那里住了七天。”(徒20:4-6)
这里列出一份详细的保罗同工名单。
保罗虽然是有诸多恩赐的超级使徒,但他仍然有许多亲密、忠心的同工和他一起服事。罗马书十六章保罗列出了三十五个同工的名字,保罗大部分书信的结尾,都列出一系列的同工名单,比如歌罗西书的结尾提到十个人,提摩太后书的结尾提到十四个人。
“就如身子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而且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子。基督也是这样。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身子原不是一个肢体,乃是许多肢体。”(林前12:12-14)
信徒都是基督身体的一份子,总有相互扶持、彼此相顾。身体与肢体的预像,象征着信徒之间互相配搭、一同服事的美好见证。保罗和他的众同工正是如此,齐心协力一同兴旺主耶稣基督的福音。
徒20:6中的复数人称代词“我们”,表明作者路加此时加入保罗的行程。上次这个复数的“我们”出现在使徒行传十六章,当保罗看到马其顿异象后,路加陪伴保罗一同进入马其顿的腓立比。暗示路加这些年来一直居住在腓立比,很可能是受保罗托付照顾腓立比教会。从徒20:6开始,路加再次加入保罗的行程,并且始终陪伴在保罗身边须臾不离,直到保罗最后在罗马殉道,令人感动不已。
保罗的担责
保罗离开以弗所前往马其顿和亚该亚,除了鼓励、坚固众门徒的信心之外,保罗还有一个目的,为耶路撒冷贫困的信徒募集扶助救济的款项。
保罗很可能在他居住哥林多的三个月期间写了罗马书,在罗马书的结尾,保罗提到供给耶路撒冷圣徒的事。
“但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给圣徒。因为马其顿,和亚该亚人乐意凑出捐项,给耶路撒冷圣徒中的穷人。”(罗15:25-26)
哥林多前书十六章,保罗吩咐哥林多教会的信徒预备好他们的奉献,送到耶路撒冷去。
“论到为圣徒捐钱,我从前怎样吩咐加拉太的众教会,你们也当怎样行。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免得我来的时候现凑。及至我来到了,你们写信举荐谁,我就打发他们,把你们的捐资送到耶路撒冷去。”(林前16:1-3)
保罗关心耶路撒冷贫困的圣徒,一直推动外邦教会为耶路撒冷贫困的信徒捐助。
“又知道所赐给我的恩典,那称为教会柱石的雅各,矶法,约翰,就向我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礼,叫我们往外邦人那里去,他们往受割礼的人那里去。只是愿意我们记念穷人。这也是我本来热心去行的。”(加2:9-10)
因此,徒20:4-5这些跟随保罗要去耶路撒冷的同工,他们是各教会差派的代表,要和保罗一起将各教会的捐献送到耶路撒冷教会有需要的信徒手中。
保罗如此安排,一是让显明众教会的合一,都是耶稣基督的教会,使众同工可以一起见证神的恩典;二是诸位同工互相监督、彼此担责,免得因捐助款项问题留下被魔鬼攻击的破口,显示保罗的清正廉洁。他们之中加拉太教会的代表是:该犹和提摩太;亚细亚教会的代表是:推基古和特罗非摩;马其顿教会的代表是:所巴特、亚里达古、西公都,大家一同分担责任(accountability)!
“这就免得有人因我们收的捐银很多,就挑我们的不是。我们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在人面前,也是这样。”(林后8:20-21)
保罗自己和他的同工都清正廉洁,不给任何人留下挑他们不是的机会,不给魔鬼留下攻击的余地。保罗的爱心与廉正一起彰显,将荣耀归于主名。(待续)
任运生 牧师,在美国牧会;生命季刊特约撰稿人。
请点击参加祷告👇:
守望祷告时间:
北京时间
周一至周五:
早上6点开始,晚上10点结束
每天祷告16个小时
周六:早上6点–上午10点
美国中部时间(夏令时)
主日至周四:
每天下午5点开始,次日清晨9点结束
周五:晚5点至9点
请转发守望祷告Zoom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84769255004?pwd=OStVZU5BWSt4dXVHb2ZLMFFQbGxqQT09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
阅读本刊先前发表的文章,请点击 ?
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