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灵修:把我们的祭坛筑起来

 


 

 

 

今日灵修:

把我们的祭坛筑起来

 

文/王峙军

《生命季刊》第55期

 

音频为作者本人朗读,背景音乐为孙锺玲姊妹钢琴献诗“我心灵得安宁”:

 

 

今日经文:“约萨达的儿子耶书亚和他的弟兄众祭司,并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与他的弟兄,都起来建筑以色列神的坛,要照神人摩西律法书上所写的,在坛上献燔祭。他们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因惧怕邻国的民,又在其上向耶和华早晚献燔祭。”(以斯拉记3:2-3)

 

这次复兴的第二个特点是:以筑坛为当务之急,并且是在“原有的的根基上筑坛”。

 

这群被掳归回者,心被神所激动,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是筑坛。这一群被掳之民,在外邦人的奴役下生活了七十年,如今回到他们的故土,从前的王国是何等的辉煌,圣殿是何等的辉煌。从南从北从东从西,人要来这里看以色列的辉煌。但现在他们再回来的时候,国已不国。他们好像惊弓之鸟,这个时候,他们靠任何的东西都靠不住,唯有在祭坛上向他们的神献祭,才能够给他们带来真实的安慰和平安。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建耶和华的坛。

 

筑坛在以色列人的信仰生活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当立约的神向亚伯拉罕显现时,作为对神之应许的回应,亚伯拉罕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筑坛献祭(创世记12:7)。同样,被掳归回的人在七月的第一日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筑坛。而筑坛是为了献祭,为了敬拜,为了先确立他们与上帝的关系,就是神和他子民之间的关系。弟兄姊妹,今天让我们在这里做一件事情——把我们的祭坛筑起来。

 

他们不是随便找一个地方筑坛,而是先找到“原有的根基”。经过70年的被掳,圣殿早已被毁,祭坛被破坏,必须重寻原有的根基,但这谈何容易。要知道这一次被掳归回的人,大部分都是在巴比伦出生的,从未见过旧殿,他们如何能够找到原有的根基。但是圣经告诉我们说,那里有一群“见过旧殿的老年人”,是神特别保留下来的一群人。他们就是当初被掳到巴比伦去的那些孩子和年轻人。所以不要小看孩子们。今天在这里的我们的孩子,他们很可能成为“见过旧殿的”人。也许我们的复兴要跨越100年的时间,中间可能有很大的断裂。但是如果这些孩子们的心中有神祭坛的根基,多年之后,他们将引导着、指挥着另外一批人,把祭坛重建在原来的根基上。这里也让我们看见那些真正的属灵传统是何等的重要。没有这些“见过旧殿的老人”,我们筑起来的坛可能是没有找到原有根基的坛。

 

圣经也让我们看见,坛是在当天就建好了,献祭从第一天就开始了,“从七月初一日起,他们就向耶和华献燔祭”(以斯拉记3:6)。但是他们在一年后才开始建殿。这个顺序值得我们思考:坛在先,其次是殿。

 

这里的属灵涵义值得我们思想。恐怕不仅仅是因为筑坛比建殿更容易。而是必须先确定坛的位置,找到中心点,建殿才是可能的。所罗门建殿和筑坛之处,应该就是当年亚伯拉罕献以撒的摩利亚山一带。当亚伯拉罕把以撒放在祭坛上的时候,发现原来神已经预备了一只羊羔在那里。原来那个地方是神预备羊羔的地方。“原来的根基”是什么?十字架!

 

我们要“建造”教会或建造我们自身(参犹大书1:20-21。实际上是神自己建造祂的教会,让生命成长),也必须找到“坛”的位置,就是十字架。“我们却传钉十字架的基督”——这就是我们的根基。无论别人如何求神迹,求智慧,我们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无论别人靠什么夸口,我们只夸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十字架是基督的祭坛,也是我们的祭坛。十字架是信仰和教会的中心。教会的复兴从这里开始,也以此为动力。

 

选自王峙军牧师“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生命季刊》第55期。

 

 

王峙军牧师 生命季刊主编,生命团契总干事。

 

请点击参加祷告👇:

为教会复兴守望祷告(Zoom)

守望祷告时间: 

北京时间

周一至周五:

早上六点开始,晚上10点结束

每天祷告16个小时

周六:早上6上午10

 

美国中部时间

主日至周四:

每天晚5点开始,次日清晨9点结束

周五:5点至9

 

 请转发守望祷告Zoom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84769255004?pwd=OStVZU5BWSt4dXVHb2ZLMFFQbGxqQT09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