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圣殿: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含音频)

—— 见过旧殿的老年人,现在亲眼看见立这殿的根基,便大声哭号

 


 

 

 

重建圣殿

——以斯拉记系列文章3

 

文 | 何春勋

生命季刊专稿

 

以斯拉记系列:

1.所罗巴伯领余民第一次回归

2.第一次回归核民数

 

音频为薇言姐妹朗读


 

 

以斯拉记3:1-13

 

“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各城;那时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以斯拉记3:1)

 

所罗巴伯率领犹大百姓共四万多人,大约在主前537年回到犹太地,第二章最后一节说百姓各住在犹太省自己的城里,开始他们回归后的生活。犹太人的七月叫做Tishiri,就是阳历的九月十月之间。这一个月份是犹太人最繁忙的时间。共有三个节期集中在Tishiri:初一的吹角节,十号的赎罪日,十五到二十一日的住棚节。

 

到了节期的七月,这一批回归的百姓都要聚集到耶路撒冷来守节,经文形容他们如同一人,被掳七十年终于如愿回到家乡,这是何等大的恩典祝福,他们此时万众一心,同心合意,一同要来敬拜耶和华神。

 

“约萨达的儿子耶书亚和他的弟兄众祭司,并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与他的弟兄,都起来建筑以色列神的坛,要照神人摩西律法书上所写的,在坛上献燔祭。”(3:2)

 

他们从巴比伦带回来许多原来圣殿的圣物器皿,但是耶路撒冷圣殿已经被夷为平地。这些圣物要摆在哪里呢?他们又要怎么敬拜献祭呢?耶书亚率领众多的祭司,会同所罗巴伯和他的弟兄们,看见了这个问题就决定要在七月前先修筑好神的祭坛。他们没有照所罗门圣殿铜祭坛的巨大尺寸,长二十肘(8.9米),宽二十肘(8.9米),高十肘(4.5米),而是按照摩西律法的规定建造。出埃及后神在西乃山上指示摩西制作祭坛的尺寸确实比较小:

 

“你要用皂荚木作坛。这坛要四方的,长五肘,宽五肘,高三肘。要在坛的四拐角上做四个角,与坛接连一块,用铜把坛包裹。要用板做坛,坛是空的,都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做。”(出27:1-2,8)

 

 

 

祭坛的材料准备好了,“他们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因惧怕邻国的民,又在其上向耶和华早晚献燔祭。”(以斯拉记3:3)

 

经文提到邻国的民是指撒玛利亚人或是住在犹太地区的外邦人,这些人听说大批的犹大人回归,又在耶路撒冷聚集筑坛敬拜,这种大型宗教活动引起他们的不安,就想要采取干预的行动。犹大人听见了风声,当他们在原来圣殿的根基上建筑祭坛的时候,都带着谨慎恐惧的心,担心外邦人会来骚扰破坏。

 

另外自从主前586年犹大亡国圣殿毁坏以来,已经五十年没有这样献过燔祭。新一代的祭司们没有经验,所以都非常谨慎,他们必须要按照摩西律法规定开始轮班,每天早晚献祭,不能出错。献燔祭的规矩记载在出埃及记29章。

 

“你每天所要献在坛上的就是两只一岁的羊羔;早晨要献这一只,黄昏的时候要献那一只。和这一只羊羔同献的,要用细面伊法十分之一(2.2公升)与捣成的油一欣四分之一(0.87公升)调和,又用酒一欣四分之一(0.87公升)作为奠祭。那一只羊羔要在黄昏的时候献上,照着早晨的素祭和奠祭的礼办理,作为献给耶和华馨香的火祭。这要在耶和华面前、会幕门口,作你们世世代代常献的燔祭。”(出29:38-42a)

 

轮班的祭司们必须完全按照献祭的规定,去准备献燔祭的羊羔和其它献祭的物品,按着班次早晚在祭坛向神献祭。不同的祭有不同的程序动作,所以那四千多位祭司每一位都要接受适当的训练,他们在七月前也都要事先演练,准备妥当。他们所呈现的不但看在百姓的眼中,更重要的他们是在祭坛前服事神,神要亲自查看,而这些馨香的祭都要达到神的面前。

 

“又照律法书上所写的守住棚节,按数照例献每日所当献的燔祭;其后献常献的燔祭,并在月朔与耶和华的一切圣节献祭,又向耶和华献各人的甘心祭。”(以斯拉记3:4-5)

 

七月份又要守七天住棚节,七天的节期中每天献燔祭的规定记载在利未记23章,细节是这样: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晓谕以色列人说:这七月十五日是住棚节,要在耶和华面前守这节七日。第一日当有圣会,什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七日内要将火祭献给耶和华。第八日当守圣会,要将火祭献给耶和华,这是严肃会,什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利23:33-36)

 

“每年七月间,要向耶和华守这节七日,这为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你们要住在棚里七日,凡以色列家的人,都要住在棚里,好叫你们世世代代知道我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时候,曾使他们住在棚里。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利23:41-43)

 

这些回归的犹大人要把摩西律法和传统,特别是月朔和各种节期的献祭,在他们每天的生活中一一找回来遵守。就像出埃及时,神所吩咐的,所有的律法规定都要教导传承给以色列世世代代的子孙遵守,不可忘记,因为这是神与以色列人所立的圣约。另外,还要献上甘心祭,那是记载在出埃及记35:29。

 

“以色列人,无论男女,凡甘心乐意献礼物给耶和华的,都将礼物拿来,做耶和华借摩西所吩咐的一切工。”(出35:29)

 

这些礼物,献祭规矩和准备工作都需要时间,不能临时才做,而是在七月以前都要准备好,铜祭坛造好,无瑕疵的羊羔祭物也准备妥当。所以当众人七月初一吹角日聚集在耶路撒冷的时候,祭司就引领所有的百姓遵从律法规定按着次序来做,所有该做的都有章法依据。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借镜,也是一个提醒。基督徒在神面前都是君尊的祭司,来教会敬拜事奉神,也要事先准备好,不至亏欠神的恩典。所以教会聚会的每一项细部环节都要用心留意,人事时地物事先都要有安排准备。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参加敬拜聚会的人要事先预备好自己的心,预备好在神面前所要摆上的,就像经文所形容的,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做成神所吩咐的一切工。因为人有愿做的心,神必悦纳。

 

“从七月初一日起,他们就向耶和华献燔祭。但耶和华殿的根基尚未立定。他们又将银子给石匠、木匠,把粮食、酒、油给西顿人、推罗人,使他们将香柏树从利巴嫩运到海里,浮海运到约帕,是照波斯王古列所允准的。”(以斯拉记3:6-7)

 

所以当所有的事情都预备完成,七月第一天祭司领着几万人在祭坛前一同向神献燔祭,敬拜,一切都顺利进行。那时候,圣殿的所在地还是一片废墟,他们决定要完成他们回归的使命:重新建造圣殿。

 

首先考虑建材,建殿所要用的木材必须从北边黎巴嫩运来,这件工程可以完成,因为古列王的诏书中已经核准这件事;所以他们就参照当年所罗门王和推罗王希兰的协议方式,用食物换木料,把粮食、酒、油送去给推罗希顿人,换取那里砍伐下来的香柏木。所有的木料要先扎成筏子,然后浮海向南运送到约帕港,到岸收取再运到耶路撒冷。约帕港位于耶路撒冷西北边大约56公里。

 

另外,石头材料则是按照所罗门当年的作法,拿银子给石匠,由石匠上山去凿取石头,再找许多工人去把石头扛下来,送到耶路撒冷。整个准备物料和重建圣殿的过程几乎是列王记上第五章的翻版,所罗门遵照神的吩咐建圣殿,所罗巴伯也照样做。

 

列王纪上6:2记录所罗门圣殿长60肘(26.4米),宽20肘(8.8米),高30肘(13.2米)。而所罗巴伯的圣殿根据古列王诏书(拉6:3,4)中所说,除了根基之外,圣殿高60肘(26.4米),宽60肘(26.4米),用三层大石头,一层新木头。所以新建的圣殿比所罗门圣殿更高更宽。根据历史,所罗巴伯的圣殿屹立在耶路撒冷约五百年之久,直到罗马帝国的希律王时代再次重建,所以所罗巴伯所建的圣殿相当稳固。所罗门王花了七年顺利建成宏伟的圣殿。现在所罗巴伯耶书亚他们要花多少时间建殿呢?过程会很顺利吗?

 

“百姓到了耶路撒冷神殿的地方。第二年二月,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约萨达的儿子耶书亚和其余的弟兄,就是祭司、利未人,并一切被掳归回耶路撒冷的人,都兴工建造;又派利未人,从二十岁以外的,督理建造耶和华殿的工作。于是犹大的后裔,就是耶书亚和他的子孙与弟兄,甲篾和他的子孙,利未人希拿达的子孙与弟兄,都一同起来,督理那在神殿做工的人。”(3:8-9)

 

百姓回归后第二年二月,在这些石头和木料齐备之前,他们先开始动工兴建圣殿的根基。那时,他们上下齐心,所罗巴伯和耶书亚率领祭司、利未人和百姓们一起动工。那些志愿回来的利未人,没有祭司的职分,就被选派去做督工,督导建造工程。在历代志上23章记载大卫委任二十岁以上的利未人去办理耶和华殿的事务。这里所罗巴伯遵照了大卫所立的规矩,指派了三个班次的利未人去轮流督工,使圣殿的根基工程顺利进行。

 

“匠人立耶和华殿根基的时候,祭司皆穿礼服吹号,亚萨的子孙利未人敲钹,照以色列王大卫所定的例,都站着赞美耶和华。他们彼此唱和,赞美称谢耶和华说:祂本为善,祂向以色列人永发慈爱。他们赞美耶和华的时候,众民大声呼喊,因耶和华殿的根基已经立定。”(3:10-11)

 

按照民数记第十章律法的规定,凡是圣会、节期、月朔、献燔祭和平安祭的时候,祭司要吹号作为世世代代的定例。这次当圣殿的根基建立的时候,祭司都穿上带回来的细麻衣礼服、吹号、敲钹,他们遵照大卫所定下的例,一齐站着发声赞美感谢耶和华。我们来看大卫所定的是怎么样的例,在历代志上15章记载,大卫当时吩咐祭司利未人自洁准备好,然后从俄别以东的家中,把约柜抬到大卫城的帐幕里。第16章接着描述当时的情景:

 

“众人将神的约柜请进去,安放在大卫所搭的帐幕里。就在神面前献燔祭和平安祭。大卫献完了燔祭和平安祭,就奉耶和华的名给民祝福。并且分给以色列人,无论男女,每人一个饼,一块肉,一个葡萄饼。那日大卫初次借亚萨和他的弟兄,以诗歌称颂耶和华说:你们要称谢耶和华,求告祂的名,在万民中传扬祂的作为,要向祂唱诗歌颂,谈论祂一切奇妙的作为。”(代上16:1-3, 7-9)

 

所罗巴伯和耶书亚可能还没有能力给所有的百姓分饼分肉,他们只照大卫所定的规矩,一同在神面前称颂神,那128名歌唱的人领着大家一起唱诗称颂。在几万人赞美的呼喊声中,毁坏荒凉多年的圣殿终于重新立定了根基,这是一个值得称颂纪念的大日子。

 

“然而有许多祭司、利未人、族长,就是见过旧殿的老年人,现在亲眼看见立这殿的根基,便大声哭号,也有许多人大声欢呼,甚至百姓不能分辨欢呼的声音和哭号的声音;因为众人大声呼喊,声音听到远处。”(以斯拉记3:12-13)

 

 

他们这群回归的犹大人亲眼见证这一件历史大事,老老少少每个人都感动流泪。尤其是他们当中的一些老人,五十年前耶路撒冷被毁,他们被掳去巴比伦时还是小孩子,小时候可能到过所罗门圣殿,见过当时的荣景。现在耶和华神让他们在有生之年回到耶路撒冷,在圣殿奠基的仪式上,他们的感动、流泪、哭泣、欢呼、颂赞、歌唱、喊叫交织在一起,那个盛大感人的场面无法用笔墨形容。

 

几万人一起用希伯来语言赞美称颂神的声音极大,从耶路撒冷的山上传到犹太地四周的地方,四邻的外邦人都听见了,带给他们极大的震撼。圣殿的根基立定了,接下来就要进行圣殿主体的建造工程。

 

何春勋 来自台湾,芝加哥北郊葛霓华人教会牧师,生命季刊董事。


 

阅读作者更多文章:

创世记系列

出埃及系列

马太福音系列

加拉太书系列

歌罗西书系列

提摩太前后书系列

帖撒罗尼迦前后书系列

但以理书系列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

生命季刊手机主页


阅读本刊先前发表的文章,请点击 ?

生命季刊备份网站

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