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若上帝是我们心中唯一的渴慕,我们便不会轻易因意见遭到否决而心烦意乱
今日灵修:受苦有益
文|多马·坎贝斯 真意译
生命季刊 专稿
更多《遵主圣范》系列灵修文章:
音频为李慕溪弟兄朗读,背景音乐为孙锺玲姊妹钢琴圣乐“主的完全平安”:
今日经文:“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立比书3:7-8)
1.受苦有益(第一卷第12章)
时时遭遇试炼和患难于我们有益,使我们常常铭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过是一个寄居者,是一匆匆过客,岂能寄希望予这虚无的世俗。有时我们出于善意、做出善行,却反而陷入矛盾,遭受不公,这对我们也是大有裨益,均有助于我们心存谦卑,远离虚荣。被人恶意中伤、蓄意忽略,驱使我们更加渴慕寻求那位鉴察人心的上帝。
深深地扎根在祂的里边,你便不再需要人的安慰。
一个敬畏神的人被折磨、经试探、被恶念压迫时,他深感自己最大的需要就是神的同在:离开神,自己便一无所能。他心情沉重,叹息不止,为心中的安宁迫切祈祷。他厌倦了在地的生活,宁可离世,与主同在好得无比。而他所经历的这一切,是让他学到功课:完全的安全感,完全的内在安宁,在这个世界上是无处寻觅的。
2.勿论断人(第一卷第14章)
专注省察己身,勿要论断他人言行。论断他人多半会徒劳无益,且常常出错,极易陷入罪中。而反思、检讨自己,则总是大有益处。
我们常常按自己所期盼的判断事物,个人情感导致我们错失客观角度。
若上帝是我们心中唯一的渴慕,我们便不会轻易因意见遭到否决而心烦意乱。但常有外来的惊扰和内在的浮躁,打乱我们里面的平静。
许多人可能浑然不觉,自己在事奉中追求的,仅是自我满足而已。当凡事顺利、如心所愿之时,他们也颇有平安;一旦事与愿违,他们立时忐忑不安,沮丧失落。感觉不同,见解不同,会使朋友分道扬镳,甚至在敬虔圣徒中,分裂也会如此发生。
积习难改,没有人愿意迈出那超越自己所见之地的一步。欲得神的光照,若凭自己的理性和经验而非仰赖基督的大能,那是艰难又迟缓、几乎不可能的。因为上帝要求我们全然顺服,而我们对神的炽热之爱,必超越我们的理性。
3.爱心善行(第一卷第15章)
决不可为了任何的世俗利益,或者为了取悦任何人,而做任何的恶事。然而,为了贫弱者的益处,有时一项善工可能会暂停或改变,旨在改进此善工。这并非是对善行的忽略,乃是竭力改进,使其至臻至善。
若没有爱,外在的工作毫无价值。因爱而行出的善,无论它多么微小、多么琐碎,都会结实累累,因为上帝看重的是行善者里面的爱,而不是善行本身(林前13:3)。
人有何等大的爱心,便能行出何等多的善行。能在一件事上忠心,才能在许多事上忠心。不是出于私欲而是旨在服事众人的善行,才是值得称道的善。
而有些表面上的慈善事工,实则出于个人的情欲:个人的倾向,个人的意愿,既要争名,又要得利,种种血气动机,无一不缺席。与之相反,那真正怀有爱心的人决不求自己的利益,唯求上帝的荣耀。他不嫉妒任何人,不追求任何个人享受,也不求自我满足。他轻看世上万事,唯独渴慕上帝的荣耀(腓立比书 3:8)。他深知人乏善可陈,唯将所有的美善都归于上帝,因为上帝是一切美善的泉源,也是所有蒙福圣徒最终的安息之地。
凡是被真正的慈爱光照的人,便能察觉,尘世中的万事皆为虚空。
本文选自多马·坎贝斯《遵主圣范》第一卷,真意译,本刊原创首发。
作者 Thomas A’Kempis(1380?-1471) 为一中世纪修道士。其名准确的翻译应为“坎贝斯的多马”,多马(Thomas) 是他的名字,他本姓“Hamerken”,坎贝斯是他出生的一个德国小城。他穷毕生精力,读经、祷告、默想、灵修、讲道、写作、劝勉。早期的《生命季刊》曾发表过该书部分章节,由真意译自英文版本:Imitation of Christ.
请点击参加祷告👇:
守望祷告时间:
北京时间
周一至周五:
早上六点开始,晚上10点结束
每天祷告16个小时
周六:早上6点–上午10点
美国中部时间(夏令时)
主日至周四:
每天晚5点开始,次日清晨9点结束
周五:晚5点至9点
请转发守望祷告Zoom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84769255004?pwd=OStVZU5BWSt4dXVHb2ZLMFFQbGxqQT09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
阅读本刊先前发表的文章,请点击 ?
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