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价值判断的三个视角:标准
价值判断的三个视角,标准,处境和生命。我们讲过了两个,还剩第三个,标准。我们的标准当然就是圣经。但是,如何运用圣经作为我们价值判断的标准呢?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这里涉及释经学和圣经神学。我们不可能在这里讲这两门课。 所以,我们针对标准这个视角,在这里我们就不从释经学的角度来讲了。关于释经学,大家可以找到很多这方面的书籍。
我们今天的重点是从圣经里寻找适用于当今基督徒的道德原则,这些道德原则当中很多内容也适用于所有世人。我们从神的创造和圣约的作为线索来看上帝制定的道德秩序。这些道德秩序是我们基督徒价值观的框架。
创世秩序(Creation Ordinance)
我们先来看上帝的创造。今天我们都生活在上帝创造的世界里,因此也应该遵守上帝在创世之初设立的道德秩序。弗兰姆把上帝创造的秩序(我们在这里称为“创世秩序”)分为三大类。第一,人与上帝的关系。人应该敬拜上帝,这一点不言而喻。(如果寻找圣经的依据,John Murray 把人与上帝在创世之初的关系描述为“安息”。)因为在神创造之工完成后安息了,因为神看祂所造的一切都甚好,包括祂创造的人。那种安息表达神与受造物,包括人之间的一种和谐的美好的关系。人也享受与上帝之间美好的关系,人也沉浸在上帝的安息中,敬拜上帝、以上帝为乐。弗兰姆把这种关系描述为人对上帝的敬拜。我想这是有道理的。受造物理应敬拜造物主。这个是人与上帝之间的秩序。
第二,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秩序。人伏在上帝的权柄之下,享有管理、治理其他受造之物的权柄。人代表上帝管理其他的受造物。
第三,人类自身,或人类社会内部的伦理秩序。这包括人格尊严、性别秩序、男女两性关系、夫妻关系、家庭关系。
神的创造奠定了受造界秩序
我们先来受造界的秩序,造物主上帝具有最高的主权,人被上帝赋予管理全地的地位和权柄,人在上帝之下,大自然在人的权柄之下。人向上对待上帝,要敬拜。向下对待自然界,要治理。自上而下的秩序是,上帝,人,自然界。
堕落后,神维护了受造界的权柄秩序:
神赐福给挪亚和他的儿子,对他们说,你们要生养众多,遍满了地。凡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都必惊恐,惧怕你们。连地上一切的昆虫并海里一切的鱼,都交付你们的手。( 创世记 9:1-2)
神把动物交付在人的手中,保留了人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地位和权柄。这一个秩序在大洪水之后,一直到今天仍然被上帝保留着。
这一个秩序,在人堕落之后,仍然有效。
神的创造奠定了人类社会的道德基础
上帝在起初的创造中奠定了道德秩序的基础,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人类社会内部伦理。包括人格、性别、婚姻和家庭。这是人类社会的道德基础。
人格的意思是,人之所以为人,所具备的特征,人格是的人与其它的动物有本质的不同。人格来自于上帝的形象,因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
堕落后,人格得以保留
在人堕落之后,上帝的形象在人的生命中被扭曲,但是,上帝的形象没有完全消失,所以,人仍然有人格。因此,人也有尊严,人的尊严应得到尊重,人的生命应该得到保护。这体现人堕落之后,创世记 9:6,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因为神造人是照自己的形像造的。新约雅各书 3:9 我们用舌头颂赞那为主为父的,又用舌头咒诅那照着神形像被造的人。
所以,上帝赋予人的人格尊严是奠定了人类社会道德秩序的基础,至今仍然适用。
神的创造奠定的人类社会的道德基础
另外,神的创造设立的男女两性的性别秩序,也包括婚姻的定义,以及男女两性在人格上的平等,以及男女两性在角色分工的差别。
谈到了婚姻,也必然谈到家庭。神设立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组成的婚姻这个盟约共同体。并生儿养女,繁衍后代。于是家庭就产生了。如果说,婚姻是家庭的基因组织,那么,家庭则是人类社会的细胞组织。创世之处,神命令亚当夏娃生养众多,遍满地面,由家庭组成社会。
性别和婚姻的秩序在人堕落之后仍然适用于全人类,人类仍然有义务遵守上帝在创世之初设立的性别与婚姻的秩序。所以,所多玛城的人在性的方面违背了神设立的道德法则,被神毁灭。说明他们理应遵守上帝创造的性别秩序,他们违背了,就遭到审判。这说上帝创造的性别秩序对他们是有约束力的,所以,他们需要为了违背这一秩序而接受审判。
罗马书第一章也谈到上帝制定的性别秩序,也是适用于全人类的。在新约圣经里,主耶稣谈到休妻的问题,也追溯到了神起初的创造(马太福音19:4)。这说明性和婚姻的道德秩序至今仍然适用。
在挪亚大洪水之后,神再次把生养众多的命令颁布给了挪亚。在家庭这个细胞单位里,儿女顺服父母,父母有教养儿女的权柄,在摩西律法中,十诫明确规定了儿女孝敬父母,把家庭中的权柄秩序具体化了,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以色列人,事实上,从整体而言,这个原则是普世性的法则,被全人类所有民族所认可并遵守。
人类社会道德秩序的基石
所以,创世之初,神为人类社会奠定了道德基础,包括,人格、性别、婚姻和家庭,这是来自上帝的创造。
挪亚之约确认的秩序
人类堕落后,罪恶越发严重,直到挪亚的时候,神用洪水毁灭地上的人,保留了挪亚一家八口。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世界,就是在挪亚大洪水之后保存下来的生态环境。所以,挪亚之约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
挪亚之约确认几个重要的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
首先,挪亚之约里,神保证了自然界正常的运转,为人类提供生存繁衍的自然环境。创世记 8 章,21 耶和华闻那馨香之气,就心里说,我不再因人的缘故咒诅地(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也不再按着我才行的,灭各种的活物了。22 地还存留的时候,稼穑,寒暑,冬夏,昼夜就永不停息了。
另外,在挪亚之约里,神说,祂要自己维护受造界,仍然保持着原有的权柄次序。自上而下的权柄次序是,上帝,人,自然界。创世记9章1,神赐福给挪亚和他的儿子,对他们说,你们要生养众多,遍满了地。2 凡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都必惊恐,惧怕你们。连地上一切的昆虫并海里一切的鱼,都交付你们的手。
这两个应许保存这个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春夏秋冬四季循环,为人类的繁衍和生存提供了自然生态环境。所以,当主耶稣在新约圣经里说我们的天父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就谈到这样一个普遍恩典。那这个普遍恩典其实就得益于挪亚之约里面神的这个应许,神应许这个大自然可以正常的运转,一直等到耶稣基督第二次再来。
但是,在挪亚之约里有一样法则,是起初创造的时候没有谈到的,因为创世之初的时候罪还没有进入世界。但是在挪亚大洪水之后,那已经是个堕落的世界,已经有罪进入人类,所以神谈了这样一个公义审判的立法原则。创世记 9 章 4 惟独肉带着血,那就是它的生命,你们不可吃。5 流你们血,害你们命的,无论是兽,是人,我必讨他的罪,就是向各人的弟兄也是如此。6 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因为神造人是照自己的形像造的。
在这节经文中,神叫人要尊重生命,要避免向大洪水之前那样地上满是强暴。尤其对待人,要尊重并保护人的生命。如果有人犯了杀人的罪,那个人需要为他的罪承担责任。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这体现了公义的律法原则。这是挪亚之约确立的道德秩序。
创世记 9:5 神说的很清楚,“我必讨他的罪”,这说明讨他的罪的是神。神是终极的审判者。第 6 节说,杀人者的血必被人所流,也就是说,神把执行审判公义的权柄下放给了人,但肯定不是每一个个人。从后面摩西五经和新约圣经我们知道,神把这个权柄赋予执政掌权者。(我们稍后再谈这一点。)
我们回到凡流人血的必被人所流这一套律法,体现了公义的原则。犯罪的人要为罪承担后果。罪需要受到审判和刑罚。这是公义的原则。这一原则适用于全人类,因为挪亚是今天的全人类的祖先.
我们总结一下:
在挪亚之约里面上帝维护了这样几个秩序:
一、自然界的秩序。自然界可以正常的运转,春夏秋冬昼夜交替,来为人类的繁衍和接下来的救赎计划提供这样一个历史的舞台和自然条件。
二、受造界的秩序,上帝、人类、大自然自上而下的秩序。
三、公义审判的立法,来维护人类社会的公义秩序。
这三点原则是上帝维护挪亚之后的世界的普遍法则,适用于全人类。这是挪亚之约。
摩西之约体现的道德秩序:
十诫与创世秩序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摩西之约体现的道德秩序。十诫是摩西律法的核心。如果我们把十诫和创世之初上帝设立的秩序进行对比,我们会发现其中有很奇妙的对应关系。
刚才我们谈到我们把在创世之初神所设立的秩序分为三类:
第一,人对上帝要敬拜;
第二,人对自然界要实施治理;
第三,人类社会内部的伦理规范。十诫的前四诫,都是讲到人与神的关系。人要专一地敬拜神,不可拜偶像、不可妄称神的名、要守安息日。这就对应了创世之初人与上帝的关系,人在上帝安息中敬拜上帝。
十诫中的第 5,6,7,9 诫,第 5 诫,孝敬父母;第 6 诫,不可杀人;第 7 诫,不可奸淫;第 9 诫,不可做假见证,都是人类社会内部的伦理。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都是基于神造人赋予人个尊严,所以人的名誉和生命都应得到保护。
不可奸淫是基于上帝创造的男女两性的性别秩序。孝敬父母则是基于上帝创造的家庭结构而产生的伦理法则。这四条秩序都是来维护人类社会的伦理规范。
十诫中的第 8 条诫命,不可偷盗;第 10 条,不可贪恋,则涉及到人治理全地、管理大自然所衍生出来的伦理法则。因为,人要按照创世之初时使命,治理全地,就要做管家,每一个人都要辛勤劳动,发挥上帝赋予人的人格和能力。所以在人类群体中每一个人都会管理自己劳动所得的财产、建立自己的家室,并对自己的财产和家室承担治理的工作。每个人都有责任做忠心的管家,因此每个人管理那一部分属于他个人的产业需要得到保护,不能偷窃别人的产业、不能贪恋其他人的产业。只有这样,众人在一起才能做好治理全地的工作。否则,社会秩序就会混乱。
当然,第 8 和第 10 诫也可以归属于人类社会的伦理的范畴。但是其基础和目的明显可以与人治理全地的使命有关系。所以,我们把这两节分开来看。
这是摩西之约中的十诫与创世秩序的关系。
摩西之约体现的道德秩序:
摩西律法与挪亚之约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摩西律法和挪亚之约的关系。
公义审判
挪亚之约规定了,凡流人血的,他的血必被人所流。但是如何执行这一个公义的律法?挪亚之约没有说。摩西律法则明确地付出了具体的实践,那就是,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但是,这种秉公行义、赏善罚恶的司法权,并不是每一个老百姓都有的,否则就会相残杀,神把审判的权柄给了与以色列的官长、审判官。
用公义审判的原则维持社会秩序,这不仅适用于以色列社会,也适用于外邦国家。在新约圣经里,罗马书 13:1-4 节和彼得前书 2:13-14,都说明,执政掌权者的权柄是来自于上帝,而上帝赐给他们权柄的目的是让他们赏善罚恶,用刀剑的权柄惩罚罪恶,维护社会的公义。
保罗写罗马书和和彼得写彼得前书的时候,他们都是处在罗马政府的统治之下。罗马政府是一个外邦人的政权,外邦人的政权也在上帝的主权之下。所以,上帝把在地上实行公义审判的权柄交给执政掌权者,依据司法体系对所有人实行公义的审判。世上的执政掌权者错用神所赐的权柄,没有赏善罚恶。但是,上帝设计的权柄秩序本身是好的。只是人用错了权柄。但尽管如此,上帝设立的权柄秩序,仍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约束罪恶的维护公义的作用。试想一下,如果世界上没有警察、法庭和监狱,罪犯全都无罪释放,这个世界一定更加罪恶泛滥。所以,司法系统是上帝用来约束罪恶的重要手段。
而这个公义的原则在挪亚之约的时候就明确的设立了,一直会延续到耶稣基督第二次再来。今天我们仍然活在需要用公义的原则维护的社会秩序里。
到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人类社会道德秩序的基石,包括上帝创造的时候就奠定了人格、性别、婚姻、家庭,和在挪亚之约里面所确立的公义审判的原则来维护的这个公义的社会秩序。
人类的祝福与责任
所有人都享受了上帝所赐的普遍恩典,也有义务遵守上帝启示的道德律法,将来也都理应受到上帝公义的审判。全人类都是如此。
挪亚时期的大洪水就证明了上帝对全人类都有这样的主权。那个时候的人类就享受着上帝所赐的阳光、雨水,享受这样的普遍的恩典,但是因为他们违背了上帝的道德律法,地上满是强暴,所以最终他们都接受了公义的审判。
罗马书第二章也是谈到全人类都伏在上帝的审判之下。先知书里面对外邦的那些审判的预言,也说明上帝有主权,并且会实行对全人类公正的审判。还有末日审判的预言,都说明了这一点。
全人类都有义务遵守的普世性的道德原则,这是基于上帝的启示,是上帝所制定的。上帝从创造这个世界之初,就设立了这样一些普世性的道德原则的基础。上帝的道德属性是不改变的,所以祂所启示的道德法则是适用于全人类的,全人类都有义务遵守上帝制定的道德原则。
有一些神学家把这一种普世性的道德法则称为是“自然法”,但是这些神学家从圣经出发来得出这样的结论,看到全人类都有义务遵守这些自然法则,而这些自然法是基于上帝的创造和启示。
但是有一些不是基督徒的哲学家,从哲学的角度去思考也会得出这个自然法的结论。但是他们谈的自然法跟基督徒的神学家不一样,他们不是从圣经出发。所以,我们在这里就不使用“自然法”这个概念,以免引起不必要争议。我觉得可以用另外的一个词,“普遍法则”,对应“普遍恩典”这个词。就是全人类都享受了上帝所赐的普遍恩典,那么全人类也有义务来遵守上帝制定的普遍的道德法则。
而这一种普遍法则是基于上帝的启示。那么上帝是如何把这种普世的道德律赐给世人的呢?我们第一堂课讲过,根据罗马书2:14-15,神把道德律放在人的良心里,让人有判断是非的道德意识。所以,人的良心提供了一种内在的道德约束力,发挥了抑制罪恶的功用。因为人会有是非之心,做了好事良心会平安。做坏事,良心里面会有控告、会有提醒。所以,凭着良心,人没有能力完全遵守神的道德律。
严谨确切的来说,应该用罗马书第二章里面所说的那个上帝放在人良心深处的道德律来审判世人。因为人的良心被罪污染,人总是顺从罪的律,而不是顺从道德律。有些时候人常常会扭曲道德的标准,会压制良心的控告,所以良心发挥的抑制罪恶的功能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上帝的道德律永远不改变,所以上帝是按照祂永恒不变的道德法则来审判个人。
总结一下,上帝维护道德秩序的三种途径
一、良心给人内在的约束。但是因着良心被罪污染,所以有效果,但是效果有限,人常常还是违背良心的提醒来犯罪。神还设立赏善罚恶的公义审判的法律,在世界上也彰显了公义,也起到威慑作用、来彰显公义、来惩治罪恶,也起到约束罪恶的效果。
二、但是,外在的法律无法改变人的内心,法律起到的威慑力对与约束罪恶有作用,但是作用有限。因为它无法改变人心,无法让人胜过罪。
三、神采用的完美的办法是用耶稣基督所实现的福音,神最终借着耶稣基督的福音来使人胜过罪。这就要谈到神的救赎计划。我们下一课再讲救赎计划带来的天国伦理。
这一课的作业,简述神的创造与挪亚之约奠定了哪些基本的道德基础?
| 林后1:4 |
我们在一切患难中,祂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