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耶稣是怎么安抚被辅导者的情绪的?

 

 

圣经中耶稣是怎么安抚被辅导者的情绪的

文·周晓勤

 

最近有姊妹时不时来问我,说她们要去学心理学的情绪管理,包括她们教会的牧师都去学世俗心理学的情绪管理,她们觉得圣经好像从来不讲情绪管理,好像只是一些教条。我听到这里心里非常难过,为什么?因为你们把圣经中的上帝想得太窄、太小、太无能,好像只是教条,你们想象中的上帝其实不是圣经中的上帝。

 

如果你仔细读新约圣经耶稣辅导人、跟人谈话,你会发现祂跟不同的人群谈话,其实非常注意管理人的情绪,这些都是可以学习的。我们之前之所以不讲耶稣管理情绪,是因为我们希望你先看到耶稣说话的内容,你看多了以后,熟能生巧,慢慢地你就能体会到耶稣管理听众的情绪。但是,我们发现很多基督徒很懒惰,不愿在学习神的话上下功夫,不愿意认真地读、认真地思想、认真地操作,他们总想走捷径,他们的注目在今生今世的结果上,不是在荣耀上帝上。这种基督徒是非常危险的。我问你,你的主真的是耶稣吗?

 

不过我今天会稍微讲几个圣经上耶稣的故事,看耶稣怎么处理人的情绪。让你看看我们的上帝是一个非常丰富、非常知道人心、知道人的情绪的上帝。

 

好,大家都记得那个五饼二鱼喂饱五千男人,还有女人、孩子的故事吗?圣经说得非常清楚:第一,这个故事发生在野外,周围没有卖吃的,一般人身上也没有带食物。在野外干什么?他们跟着耶稣,听耶稣讲道,耶稣讲了一天的道。圣经上说得非常清楚,已经是傍晚了,男人就有五千,还拖家带口,再加上老婆、孩子,估计有一万五到两万人,大家都饿了一整天。这个阵势非常吓人。

 

我不知道你们在学校吃过集体食堂没有?我八十年代下半叶,在武汉大学读书,吃学生食堂。那时候武大的学校食堂很多,我所在的食堂,有一两千人还是几千人吃饭,我不太清楚。一到吃饭的时间就不得了,不管是午饭时间还是晚饭时间。其实我们早饭都吃了,而且那个时候多多少少还可以吃点零食,不像耶稣的时代,一两万人在野外饿了一整天。一到午饭时间,同学们蜂拥进食堂。排队的时候还好,不排队的时候,挤啊抢啊,经常会发现有人被挤得吵架,甚至打架,乱哄哄的。那个时候,在食堂说话,谁也听不见,乱哄哄的,只有噪音。我们可是武汉大学哟,三十多年前的武汉大学,招生远远没有现在多,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聪明人读书的地方。但食堂的次序,经常是乱糟糟的。

 

所以你想,在野外这一万五到两万人,饿了一整天,肚子都在咕咕叫。有老的,有少的,可以想象,那个场面是多么乱糟糟。

 

你看耶稣怎么分饼?耶稣先让他们全部坐下来,不是随便坐,而是一组一组地坐。圣经上说得非常清楚,每五十个人或者一百个人一组。也就是说,每一组的组员互相看着。首先是坐下来,把身体的重心,降到最低。把身体的势能,降到最低。席地而坐,坐下来之后,就不太容易到处奔跑,自然就安静下来了。而且是分成组坐着,彼此看着,就不好意思瞎跑了。

 

然后,耶稣祷告。祷告帮助人安神定气。我们基督信仰真的好哇,哪怕是乱哄哄的,开会之前、讨论之前,先安静祷告。如果你辅导的对象或者你的孩子很忤逆,不愿意祷告,你可以跟他说,你先安静一下,等爸爸妈妈一下,因为爸爸妈妈需要祷告。看到没有?祷告帮助人安静,帮助人把注目,从自己身上移开。

 

我们先不讨论耶稣讲话的内容,单单从耶稣做事的方式,可以看出他非常了解人心。祂祷告之后,下一步做什么?祂要门徒们分发饼和鱼。祂把饼一点点擘开。耶稣把五饼二鱼变成很多饼和鱼的过程,祂没有一下子变出一大堆饼和鱼。如果那样的话,相信大家会站起来抢了,因为一大堆饼和鱼,实在太有诱惑力。祂是擘开,变多一点;再擘开,再变多一点。慢慢地变多,循序渐进地变多,大家各人坐在自己的地方,热切地观望,规规矩矩地等待。耶稣慢慢地变,循序渐进地发给门徒,再递给一组一组席地而坐的众人。这样,席地而坐的人,就能安静地看着、安静地等着,一直到所有的人都领到饼和鱼。

 

耶稣这样做,是让大家安静等待、安静观察,这样能学到很多东西。很多时候,我们辅导别人,特别是跟我们叛逆的子女说话时,我们不事先准备,都是临时的现场发挥。临时发挥有什么问题?一般是顺着自己的肉体,顺着自己的情欲,经常是情绪激昂。如果他人对你说话情绪激昂,你听得进去吗?何况是你孩子在青春期,你情绪激昂,他觉得你很愚蠢。你说的话,他全扔了。做父母的,平时要多花时间,祷告思想怎么说话,准备自己的心、言语、态度、情绪。从你们经常在群里问的问题可以看出,你们不好好学圣经,开口就情绪激昂地跟孩子嚷嚷,孩子怎么会听你的话!是不是?

 

如果你有珍珠宝贝给你的孩子,你会把它裹在一团驴屎里面,扔给他吗?不会的。如果有一个价值连城的东西送给你的孩子,你是不是把它放在一个精美的盒子里,庄重地送给你的孩子?同样,你赠给孩子话语时,内容一定是智慧的、源自圣经的话,是宝贝。你赠给他的时候,也不能胡乱扔给他。你一定是谨慎的、很好地把礼物(就是上帝的话)包起来,送给他。也就是说,不光话语的内容好,传达话语的方式,也必须好。所以,父母们要有属灵的智慧,多读圣经多思想圣经,这是我们反复强调的,但太多人太懒惰,不愿意下功夫学习和思想圣经。

 

好,现在我们再讲第二个例子。

 

约翰福音最后一章,耶稣复活以后,向彼得和另外几个门徒显现,彼得他们正在打鱼。他们为什么打鱼?因为他们非常沮丧,因为他们跟随的主耶稣就这样死了,复活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本来跟随耶稣后已经放下的打渔职业,现在又捡起来,重操旧业。

 

耶稣是来喊他们继续传道的。耶稣是上帝,祂是复活的主,祂完全可以直接给指令,像领导直接下达命令要你干活一样,是不是?但是耶稣怎么做的?耶稣是神,祂完全可以变一些熟食给门徒们吃。但祂没有,祂亲自烤鱼。不光烤鱼,还对门徒们说:“把刚才打的鱼拿几条来(烤)。”还喊门徒过来:“你们来吃早饭。” 来拿饼和鱼给他们。他们吃,耶稣就安详地看着他们。

 

看到没有?当我们陪伴他人,当我们知道他人有情绪问题时,我们先要坐下来陪伴他们,先解决他们身体的需要(如吃喝等),听他们说话,了解他们的心思。主耶稣不了解就知道他们的心思,但是祂知道门徒是人,思想需要时间拐弯,心情需要时间过渡。父母要多思想上帝怎么温柔地对待我们、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们。用同样的办法,引导我们的孩子。

 

圣经中还有很多耶稣辅导不同人的例子,自己去揣摩。我很喜欢揣摩,我花大量的时间读圣经,我不光揣摩耶稣说话的内容,我也经常思想祂说话的方式。

 

再举一个例子。约翰福音第八章,那个淫乱的妇人被抓了。可以想象当时在场的人,是何等群情激昂,乱哄哄的。一帮男人抓着一个女人来了,那个场面是非常难控制的。想象乱糟糟的一群人抓着一个女人来到耶稣跟前,如果耶稣站着,理直气壮地跟他们辩论,结果会是什么?肯定会把他们的情绪更加骚动,他们就会没完没了跟耶稣辩论。

 

看耶稣怎么做的?耶稣蹲下来。当一个人在你面前蹲下来的时候,因为他的重心降低很多,你顿时感到威慑感降低。你就会注目他,你会安静下来。祂不光蹲下来,还在地上画字。圣经没有说祂画的什么字,但我猜想祂是不是在写十诫呢?因为圣经上说,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他。” 那些人他们听见这话, 又看看耶稣在地上画的字,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的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稣一人,还有那妇人仍然站在当中。从老到少,年纪越大的人,意识到在地上活的时间越久罪恶越多,就先走。所以我想耶稣在地上画的是十诫吧,十诫就像镜子。

 

我们一般只看见耶稣说的那句话,但如果那句话是在众人情绪激昂的时候说的,效果会非常不同。耶稣先蹲下来,在地上画字,让众人安静下来。当安静的众人能听得进去、看得进去的时候,耶稣才说话。

|  林后1:4  |

我们在一切患难中,祂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