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非洲,为孩子们送水……
文/堇薇
生命季刊 第80期 2016年12月
“流行病学家”与宣教
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我先生作为美国疾病防控中心的流行病学家,报名去塞拉利昂参与埃博拉防控工作,期间在塞拉利昂一家乡村旅馆里遇到了一对宣教士夫妇,丈夫是加拿大人,妻子是美国人,在非洲宣教已经几十年。他们一边在当地非洲人教会里参与讲台证道事奉,传扬上帝的真道,一边帮助当地人打水井以解决吃水问题。他们的机构就叫做“深井事工”(Deep Well Ministries, www.deepwellministries.org,出自约4:11)。
我先生从塞拉利昂回来以后,美国疾病防控中心派遣他去乌干达,帮助乌干达卫生部培训疾病控制、预防的人才,于是我们全家搬到了乌干达。到乌干达后不久,我们听说这对宣教士夫妇家里被抢劫,不仅财物被洗劫一空,而且那位丈夫被劫匪打成脑震荡,在医院里住了好久,而这些抢劫、殴打他们的,正是他们所挚爱、所服事的当地人。但他们出院后不仅没有离开塞拉利昂,而且原谅了那些劫匪,甚至没有一句怨言,一出院就立即继续开展他们的深井事工。
这对宣教士夫妇所彰显的正是基督舍己的大爱。上帝既然爱了我们、怜恤了我们,我们也必须以实际行动去爱、去怜恤我们身边的穷乏人。雅各书2:15-17说,“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圣经中类似经文还有很多(如申15:7-8;箴19:17;太5:7;雅2:13;约壹3:17-18)。上帝让我们爱人灵魂、向人传福音,但我们的爱必须有实际行动才会有果效;奢谈“爱”却不付诸实际行动,这样的“爱”不但不能吸引人归向主,而且会成为绊倒人的石头,只能让上帝厌烦,并会受到上帝的审判(参见路17:1-2)。
上帝借这对宣教士夫妇彰显了基督的大爱,让我们深受感动,于是我们就想,也许我们在乌干达也可以做同样的事工。
我常常调侃我先生说:“所谓‘流行病学家’,就是哪儿有‘流行病’,他就‘学’着把哪里当成他的‘家’。”来乌干达后不久,乌干达西部村庄里就发生了霍乱(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爆发流行,我先生去调查控制疫情,回来后他心情沉重地向全家分享他的见闻,并让我们看他照的照片。这次霍乱爆发流行是因为村民们喝脏水造成的。照片里,几个衣衫褴褛的七、八岁的孩子,拿着那种非洲特色的黄色塑料水桶,在村庄里一条主要道路两边水沟里,装满黑黑的泥水拿回家去喝。
装了黑泥水拿回家饮用的非洲孩子
这些村民们没有钱买柴火烧水喝,只能喝生水,常常因此感染传染病、甚至死亡。我先生说,他当时是一边流泪一边拍摄这些照片的。我们听到这些也都非常难过,于是全家人一起来到上帝面前祷告:“主啊,你知道我们很渺小,能做的实在很少,不可能解决乌干达全国乡村的饮水问题,但我们愿意献上自己的‘五饼二鱼’,求你使用我们这卑微的一点点心志。我们也知道,做这事一定很困难,但我们知道你是信实的,在你没有难成的事,我们愿意依靠你,求你带领我们做这件事。”
那时,我们二儿子仲仲即将读高中,正好需要做一个社会服务的项目。我们问他愿意不愿意把帮助村民打井作为他的项目,他想了想说,“好!”我们跟他说:“你来做CEO,负责联系打井的公司并筹款,爸爸妈妈和弟弟是你的助手,我们全家一起来为这个国家的贫穷人做点我们能做的事。如果这第一口井能够完成、我们积累了经验,以后也许可以把这件事长期做下去,甚至在你上大学以后仍然可以接着做。”仲仲欣然同意了我们的提议。
为了亲自感受乡下村民们吃水难的问题,我们全家于2015年复活节周末开车10个钟头,去了一趟乌干达西部卡西西(Kasese)区的一个村子。那次霍乱爆发就发生在这些村子里。到了那里,我们全家真实地感受到了缺水的痛苦。这个村里的人要走一公里多的山路,下一个陡坡,在一个深不及脚面的小水沟里打水,旱季时水更少。打水、把水背回家是当地妇女儿童每天必做的家务,仲仲帮助一个孩子把水桶拎回家,然后胳膊疼了一个礼拜。
仲仲在帮助本地人搬水桶
豆豆看到一个大约只有六七岁的孩子用一条布带子栓住一个小塑料桶,另一头套在自己的头上,踉踉跄跄地背着一桶水往陡坡上爬,就赶紧跑过去给人家一个大大的拥抱(这是豆豆表达爱的方式)。
仲仲、豆豆和搬水的小孩子
后来每次准备募捐义演,豆豆都积极要参加,而且排练时也很努力,虽然一次都没演成,但我知道豆豆的爱心已经蒙上帝悦纳。
靠自己,山重水复疑无路
为一个村子打一口深水井,这件事听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我们才发现,这是一件很难的事,需要克服许多困难。第一是要找一个打井的公司。我们首先想到的办法是上网搜索打井公司的信息,但我们很快被残酷的现实提醒:这里是非洲、不是美国!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打井公司,打电话过去根本没人接,只好发email,但发过去的email如同石沉大海。后来好不容易打通了一个电话,对方一听我们说话不是乌干达当地口音,马上开始漫天要价,因为他们相信“木宗古”(当地人对不是黑皮肤的人的统称)都太有钱,必须狠狠宰一下。
第二是筹款。我们首先想到的办法是拿出自己的钱来支付打井所需的所有费用,因为这样最省事。但是又一想,至少必须筹一部分款,因为筹款过程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的需要,也给其他人一个爱心奉献的机会,况且我们盼望能够把这件事长久做下去,筹款比我们自己支付全部费用更有可能让这件事持久做下去。于是我们作出决定,打第一口井的费用由我们自己来支付四分之三,另外四分之一通过筹款来解决。
如何筹款呢?我们想过许多方法,首先想到的是在附近一个日本餐馆办一次餐会,并让仲仲带着豆豆弹琴助兴来募捐。但是如何去找那么多人来参加这个餐会呢?我们为这件事去这家餐馆吃了好几次饭,找老板商量,但是有一天却发现这家餐馆已经关门大吉了。
举办募捐餐会的计划泡汤了,于是仲仲希望能在他的学校里开一次募捐音乐会。坎帕拉华人教会的牧师有三个多才多艺的孩子,仲仲、豆豆找他们一起来排练音乐节目,钢琴、小提琴、小号、唱歌,孩子们把各样才艺都用上了。看到孩子们认真排练,我们都非常感动,感谢上帝把聪明可爱、又很有爱心的孩子们赐给我们,期盼他们演出成功。排练好了,我们去跟仲仲学校联系,却被告知:学校里活动日程早就排满了,我们需要等候一年以上才能排上队。我们的心不禁一下子凉了半截。
第三是找打井的地方、并找政府批准。一开始我们非常天真地想,我们出钱给一个村子打井,他们应该非常欢迎。但是,当我们把这些想法跟乌干达当地人分享时,他们告诉我们,不要想得太容易了。首先你需要跟地方政府打交道,签署各种文件,需要很长时间。井打好以后,今后如果什么部件(例如从井中汲水的把手)坏了,村里不会有人出钱来修理,你辛辛苦苦打的一口井,可能只是因为一个小小部件坏了就报废了。而且,如果你想要找一块地打井,这块地的主人可能要让你出钱买下地皮。他们这样做是不难理解的,因为这里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况且,把井建在自家地里,今后全村的人每天都会来打水,确实会不胜其烦。
听到这些话,我们本来已经凉了半截的心彻底凉透了,几乎陷入完全绝望之中。
靠上帝,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正在家里为这件事发愁,有一天我先生分享说:“其实我们为这件事没有付上祷告的代价。我们不祷告是因为我们的爱心不够。我们若真的是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爱这些人如同爱自己、爱他们的孩子如果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就会有力量去祷告,上帝也必然会乐意帮我们解决所有问题。想想看,如果喝脏水的不是这些村民,而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孩子们,我们会何等迫切地祷告呢!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喝脏水生病的人也都是上帝所爱的人,其中有许多是我们的主内弟兄姊妹。主耶稣教导我们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并要爱人如己,但我们的爱心实在太欠缺了。”
于是我们全家开始在上帝面前付上祷告的代价。我先生利用每周“父子团契”的时间里跟仲仲一起向上帝恳求,求上帝为我们开路,我们全家每个人在独自祷告的时间里也把这件事当成我们祷告祈求的事项之一。
不久,通过在塞拉利昂的那对宣教士,我们找到了一家在乌干达的主内打井公司,于是仲仲很兴奋地寄去了300美元“勘探费”,然后不断写email催促他们尽快开工。等了很久,对方却回话说,他们已经去过卡西西、刚刚回来,因为当地网络不好,没有看到仲仲的邮件。他们下一次去那边可能是在一年以后。于是仲仲和我们全家又一次来到上帝面前学习信心和等候的功课。
经过一段时间更加迫切的祷告以后,有一天,上帝带领我们找到了另一家主内的打井服务机构(Mission4Water)。这个机构的负责人是来自英国的一对宣教士,太太是会计师,先生是工程师。姊妹第一次来乌干达是要帮助当地办学校、普及教育,但乌干达乡下吃水难的问题使她心情无法平静。回英国后她把所见所闻跟她丈夫分享,经过祷告,他们感到上帝呼召他们来乌干达全职服事,于是双双辞去工作,在教会支持下,来乌干达全时间投入打井和办学事工。我们找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打了93口井。他们采用比较原始的打井方法,虽然比较慢,但非常适合乌干达的实际情况。他们雇的打井工人是当地已经长大成人的孤儿(这些孤儿的父母多因战乱或艾滋病而双亡)。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给这些孤儿创造了工作机会,可以自食其力。由于他们是专门从事打井的事工,所有有关事情他们都很熟悉,比如去地方政府办理各样手续、劝说村民同意把井打在他们拥有的地里而免收地皮费、与当地教会商议打好水井后由教会接手来管理,等等,这些过去让我们发愁不知道怎么做的事情,他们都已经做好,而且他们的报价比私人公司至少低一倍……总之,所有这一切都是那样难以置信地完美,像是做梦一样!我们立即跟他们签了合作合同,把打第一口井需要的钱寄了过去。真是感谢主的奇妙带领!
在筹款这件事上,上帝也让我们经历了祂的信实。2015年冬天我们全家从非洲回美国过圣诞节,以前我们所在的教会邀请我们跟弟兄姐妹分享在非洲的经历。于是我们鼓励仲仲在教会叔叔阿姨面前介绍一下他做的这项事工,并为此募捐。起初他很担心,因为从小到大,他除了父母以外从来没有跟其他人要过钱。我们告诉他,你不是为了自己的需要而向人讨钱,而只是把非洲的需要跟大家分享,让在美国的叔叔阿姨们有机会、凭感动参与非洲的事工。仲仲经过认真祷告,准备了一个几分钟的短讲,题目叫做“一杯凉水”,引用了马太福音10:42的经文,“无论何人,因为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人不能不得奖赏。”虽然他紧张得忘了带事先准备好的讲稿,但还是勇敢地走到讲台上,向教会里的叔叔阿姨们脱稿介绍了他的“一杯凉水计划”。感谢上帝,祂感动教会里不少弟兄姐妹付上了金钱或祷告的代价,参与仲仲这项“一杯凉水”的事工。
前面说过,孩子在学校义演筹款的事,因为排不上号,我们本来已经放弃了这个想法。但是,2016年乌干达国庆前夕,仲仲学校高中部的校长告诉仲仲,国庆节那天学校要举行一个庆典,问仲仲能不能演奏一首钢琴曲、并向全校学生和家长介绍一下他的“一杯凉水计划”。仲仲欣然同意,于是“事就这样成了” !(创1:1-6)
仲仲在介绍他的“一杯凉水计划”
那天大家一起努力,学校一位老师甚至把他手工制作的项链、手链等首饰让仲仲现场义卖,只收很低廉的成本价,募到不少钱,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因此知道了这个项目,人们开始自发加入到这个项目之中。这次活动后不久,仲仲的另一位老师在自己家里举办一个筹款活动,让仲仲去跟他们孩子(也是仲仲的同学)一起表演,筹到了不少款项。
仲仲在义卖现场
在此分享一个感人的小故事:我的一位在乌干达的中国朋友有一个8岁的儿子,小名叫“小土豆”,跟仲仲同一个学校,也参加乌干达国庆合唱团的表演。表演前一天彩排的时候,他听到了仲仲的短讲,小家伙的心被触动了,回到家里对妈妈说:“快把我所有的零花钱都给我,我明天要给仲仲哥哥拿去打井。”第二天他真的把他所有的零花钱都拿来捐给了仲仲的打井项目!真是太可爱了,正像当年拿出“五饼二鱼”的那个孩子一样。愿上帝赐福这个可爱的孩子!
后来我们把筹款打井的消息发到微信朋友圈,于是我们在中国、美国、乌干达及世界其他地方的弟兄姐妹、朋友们,都纷纷送来他们的爱心。一位在乌干达的中国朋友告诉我们,他准备奉献一笔钱。我们知道这笔钱对他来说数目相当大,于是劝他少捐点,因为他在异国他乡创业不容易,他难以置信地说:“哪有你们这样募捐的,还劝人少捐一点!”但我们坚持,任何人想要捐款,都必须是力所能及、并凭他自己的感动,我们绝不强求人捐款、也绝不给人施加任何压力。
总之,信实的上帝赐给我们的,超过了我们的所求所想。感谢主!我们筹集够第一口井需要的款项后,给那家主内打井机构(Mission4Water)寄了过去,他们收到钱后约两个礼拜就把第一口井打好了!完工前他们说,要在井边立一个牌子,牌子上写什么由我们来决定。我们想起约翰福音第四章里,耶稣和撒玛利亚妇人在雅各井边的对话,耶稣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4:13-14)于是建议他们把这节经文印在牌子上,盼望每一位来打水的人经过这个牌子的时候都思考,只有耶稣才是真正活水的源头,也愿意到耶稣面前请耶稣赐给他们那让人永不再渴的水,那水会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
“一杯凉水”蒙神悦纳
2016年11月4日,我们筹划了一年多的第一口水井终于迎来了竣工剪彩仪式。当天下午我们全家人一起去参加了这个仪式。我们开车到了那个村子时,就看见村民们喜气洋洋地拿着水桶排队等候。这个村子所在“乡”(Parish)的乡长也专门赶来参加庆典。我们先是到他们原来取水的地方“忆苦思甜”,那是一个积水的小洼地,里面的水浑浊不堪,长满了青苔及各种小虫子、蝌蚪等小动物,还有许多枯枝烂叶。旁边不到五米的地方是庄稼地,有一条牛在那里一边吃草、一边排泄,不难想象,那头牛渴了,也会毫不犹豫地来到这里饮水。村民七嘴八舌地说,不久前在洼地里还看见过一条毒蛇。
图为村子里原来的水源
然后大家一起来到新打的井边。村里小教会的牧师先是向村民们介绍了这口井的来历,然后让那位宣教士姊妹讲话,她回顾了上帝如何带领她全家到乌干达来参与这项事工,然后介绍了上帝是如何让他们认识了我们,于是才有了今天这口井。然后他们邀请仲仲讲几句话,仲仲很简短地介绍了我们从开始想打井到所有事情成就的经过。所有人都很喜乐,把荣耀归给上帝。然后,村里教会的牧师为这口井祷告,感谢上帝,把一切荣耀归给上帝,并求上帝带领他们管理好这口井。然后,他们让仲仲把绑在井上的彩带剪断,并请“乡长”操作,把第一股水从井里汲了出来……
新打好的水井
仲仲在剪彩
乡长在打第一桶水
兴高采烈的村民们
看着清澈的水从井里源源不断地被汲上来、流进井边预备好的水桶里,村民们一片欢呼雀跃,尤其是那群可爱的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我们全家与村民们一起感受这快乐的时刻,不停地拍照,不停地讲话,心情都像那天下午晴朗的天空一样。目睹眼前的一切,想起一路走过来的经历,想想我们起先努力了一年多都没有成效,但上帝一旦介入,祂“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33:9)!于是我情不自禁由衷地感谢赞美我们的上帝!
村里小教会的牧师(右2)在讲话(中间蓝衣者为建立打井队的宣教士姐妹)
我们一家(左起:流行病学家闻则信,豆豆,堇薇、仲仲)与宣教士姐妹及打井队工人
我们募集到的钱不仅够打第一口井,还剩下了一些,够付第二口井所需费用的近三分之一。昔日耶稣用一个小孩子的“五饼二鱼”为一万多人提供了晚餐,而且还有剩余;同样,今天上帝藉仲仲的“一杯凉水计划”,使一个有一百多户人家、好几百口人的村子喝上了干净的水,而且还余下了一些钱可以继续打下一口井。这位天地万物的主宰自己可以独自成就一切,但祂更愿意祂所创造的人奉献我们所拥有钱财的一部分(实际上,我们的钱财本来是祂所赐下、让我们来使用和管理的),在爱里与祂一起同工。无论这奉献是多么微小,只要是出于爱心,上帝不但都喜悦接纳,而且可以用这微小的奉献成就大事。
感谢这位爱我们的主!我们会继续筹款在乌干达打井,也会继续尽我们所能向人传福音,让更多的人既喝到干净的水,也能够藉此而认识耶稣,并去祂那里寻求那让人永不再渴的活水。
有一首我喜爱的圣诗,题目是“你的信实广大”。想起上帝这一年多来带领我们全家所做的打井事工,我不由自主地从心底发出感叹、赞美:
你的信实广大,我神我天父!
在你永远没有转动影儿;
永不改变,父神每天施怜悯,
无始无终上主,施恩不尽。
你的信实广大,你的信实广大!
清晨复清晨,更经历新恩;
我所需用你恩手丰富预备,
你的信实广大,显在我身。
堇薇 来自中国大陆,全家现居非洲;与丈夫闻则信一同参与在非洲的宣教事工。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